以“AI領航·智繪能源”為主題的700億參數昆侖大模型建設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辦,標志著中國石油在人工智能領域又邁出堅實一步。
發布會上,中國石油介紹了與中國移動、華為、科大訊飛聯手打造的700億參數昆侖大模型,展示了43個專業應用和通用應用創新場景。中國石油集團黨組成員、總會計師周松出席并致辭,國務院國資委、國家數據局相關領導,中國移動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張冬,華為公司副總裁、油氣礦山軍團CEO韓碩,華為油氣礦山業務部總經理范濤,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江濤等出席發布會并共同見證發布建設成果。
“由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成為新舊動能轉換、要素資源重組、競爭優勢重構的關鍵力量。中國石油深入推進以昆侖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行動,加快實現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升級。”周松介紹,公司與三家頭部企業強強聯合,共同探索能源化工行業大模型建設與應用的有效路徑,組建人工智能研究機構及工作專班,大力實施智能化發展工程,加快構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良好生態,全力打造務實高效、行業一流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深度應用場景。
華為公司將堅定不移地恪守“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韓碩表示,華為始終將中國石油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設工作視為重中之重。在頂層設計層面,秉持以業務需求為導向的理念,緊密結合大模型技術,對油氣業務領域場景展開科學嚴謹的規劃部署。在建設層面,華為重點投入視覺大模型與科學計算大模型的建設,并取得顯著成績。在昆侖視覺大模型建設中,基于開集檢測能力,昆侖視覺大模型識別范圍擴展至原先的三倍,識別精確度亦穩步提升,正朝著“萬物識別”的目標快速邁進,持續拓寬視覺智能的應用邊界。在科學計算大模型建設中,華為全力支撐東方物探、勘探開發研究院和中油測井公司開展專業大模型的訓練與調優工作。創新構建地震、測井大規模數據集,并攻克多精度數據編碼及多模態數據融合技術、Transformer與地球物理的融合技術。
經歷6個月的研發和實踐應用,昆侖視覺和科學計算大模型也成功應用于油氣生產的各個產業鏈。
在勘探領域,顯著提升了勘探處理解釋模型和測井處理解釋模型的精度與泛化性,并提升了專家在更多專業任務場景中的工作效率。其中,與東方物探聯合探索全波形反演行業難題,實現了基于聲波方程的二維場景的全波形反演處理效率提升了10倍,加快了前沿技術在中國石油勘探領域的應用進程。
在煉化領域,構建丁腈橡膠視覺檢測大模型,解決人工檢測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實現自動化智能質檢。
在制造領域,在輸送管產品生產質量智能檢測場景中,通過視覺大模型解決了輸送管焊縫質量檢測極度依賴專家經驗,微小缺陷不易識別的難題,提升焊縫檢測效率和效果。在石油管材及裝備失效影像智能分析場景中,通過視覺大模型實現對微觀斷口失效影像自動分類識別,為石油管材及裝備材料失效智能診斷提供技術支撐。
展望未來,華為將持續扎根油氣行業,深入業務場景,聯合油氣行業生態合作伙伴,針對不同油氣場景的目標和訴求,全力打造能源化工行業一流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深度應用場景,加速油氣行業上中下游全產業鏈智能化,使能油氣行業增儲上產、降本增效、安全運營、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