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布萊爾全球變化研究所近日發布報告《新核時代》,指出世界正為未能充分利用核能而付出代價,這一強大技術的潛力被“揮之不去的安全擔憂和意識形態反對”所阻礙。報告強調,如果自1991年以來持續采取雄心勃勃的核部署方法,全球將減少排放289億噸二氧化碳。
報告指出,英國于1956年在溫德斯凱爾啟用第一座全尺寸核電站,引領了全球核能發電能力的迅速增長。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的熱情開始,核能便面臨強烈的公眾反對,主要受到切爾諾貝利、福島和三哩島等重大事故的影響。這些事故導致公眾對核能技術的風險和回報產生了誤解,使得核電發展陷入停滯。
托尼·布萊爾研究所估計,如果核能早期發展得以持續,如今全球核電發電量將更高,自1991年以來將減少相當于一年能源相關排放量的二氧化碳。報告強調,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能源技術決策開始考慮氣候影響,如果核能基于更客觀的事實被看待,它可能會成為一種更具吸引力的減排方案。
報告指出,國際能源署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分析表明,迅速擴大核電規模是實現全球氣候目標的關鍵。一個新的核時代即將開始,但它能否持續取決于各國政府能否更好地應對風險和公眾輿論,從而快速、低成本地利用核能。
托尼·布萊爾研究所呼吁世界各國從核能的歷史中汲取教訓,不要讓毫無根據的公眾擔憂阻礙應對氣候變化的進步。世界各國需要加快行動,部署各類清潔技術和新解決方案,為所有人提供清潔能源。
托尼·布萊爾研究所是一家由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于2016年12月成立的非營利組織,致力于幫助政府和領導人將大膽的想法變成現實,通過提供戰略、政策和交付方面的建議,釋放技術力量以應對全球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