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電池采用雙端配置,頂部為Qcells內部開發的鈣鈦礦技術,底部為成本效益高的Q.ANTUM鈍化發射極背接觸(PERC)硅電池技術。Qcells德國研發部門負責人Robert Bauer表示,這款冠軍電池采用專門適用于大規模生產的工藝制造而成,為未來商業化奠定了基礎。
Qcells位于比特菲爾德沃爾芬的德國研發中心通過PEPPERONI鈣鈦礦研究項目獲得了德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的資金支持,旨在實現鈣鈦礦串聯產品的商業化生產。PEPPERONI項目由Qcells與柏林亥姆霍茲中心(HZB)共同領導。
盡管鈣鈦礦-硅串聯產品尚未實現量產,因其材料在離開受控實驗室條件后降解速度遠高于硅,但業界普遍認為該技術是實現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和模塊技術的關鍵。上周,弗勞恩霍夫的六家研究所發表的研究報告也強調了鈣鈦礦-硅串聯技術的潛力。
今年早些時候,英國鈣鈦礦公司Oxford PV已從其德國生產線發運了首批商用串聯模塊。關于鈣鈦礦太陽能技術的“希望與炒作”,行業期刊《PV Tech Power》第41期封面專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采訪了PEPPERONI項目、Oxford PV、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領軍人物以及鈣鈦礦-硅串聯技術的懷疑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