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指出,聚焦新型儲能、CCUS等未來能源方向,積極謀劃新型儲能場景項目,依托張家灣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新型電力系統實驗基地,為新型儲能設備提供試驗驗證場景;加快謀劃建設“CCUS·碳未來產業園”,在張家灣設計小鎮優先開展CCUS碳捕捉技術驗證應用。智能制造場景。
原文如下: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全域場景創新之城實施方案》的通知
(通政發〔2024〕18號)
各街道辦事處,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委、辦、局,各區屬機構:
現將《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全域場景創新之城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17日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全域場景創新之城實施方案
為充分發揮場景創新在賦能高質量經濟發展、高效能社會治理、高水平城市建設方面重要價值,釋放場景資源、強化產業組織、延伸服務鏈條,做好科創+產業的“粘合劑”、企業創新發展的“助推器”,構建與新質生產力高度匹配的營商環境,探索招商育商新模式,將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為“全域場景創新之城”,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場景創新賦能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深入答好市委“二十年之問”,認真落實區委“11311”工作體系,構建“434”全域場景創新工作總體架構,聚焦科技創新、重大項目、政策機制、消費創新四類場景,部署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城市建設三類重點任務,完善全區域、全領域、全社會、全流程場景創新“四全”工作體系,延伸企業服務鏈條、優化產業組織結構、升級招商育商模式,逐步構建新城市、新科技、新產業、新生活高度融合發展的未來城市場景創新藍圖,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樣板。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引領。以場景創新串聯科創資源與產業集群,在“三大工程”中發揮場景創新“粘合劑”的作用,建設新城市、導入新科技、培育新產業、打造新生活,構建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全域場景創新之城。
堅持特色突出。突出場景特色,豐富場景內涵,打造四類創新場景;突出資源特色,圍繞千億固投、文旅消費兩大資源優勢,謀劃標桿場景,導入創新資源,變城市建設紅利為招商育商資源。
堅持供需聯動。從場景機會與能力雙向出發,組織場景供需對接,通過“雙找雙引”,為場景機會找企業、引項目,為優質企業找場景、引資源,動員全社會主體參與,加速企業發展和產業集聚。
堅持全域協同。釋放全區域場景機會,賦能全領域企業發展,動員全社會主體參與,完善全流程工作機制保障,通過“四全”工作體系,實現高效率、高水平、高質量協同創新。
(三)發展目標
按照“一年見成效、兩年豎標桿、三年全提升”工作思路,分步驟、分階段推進場景創新工作。實施“場景雙百”行動,每年挖掘場景機會不少于100項,推介場景能力不少于100項。2025年,服務鏈接不少于300家企業,完善工作機制,打通工作流程,打響副中心場景品牌;2026年,服務鏈接不少于400家企業,累計打造不少于10個具有副中心特色的標桿場景,顯著提升社會參與度;2027年,服務鏈接不少于500家企業,實現場景招商育商,提升治理效能,形成全區域開放、全領域賦能、全社會參與、全流程協同的場景創新生態,賦能副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場景創新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1.數字經濟
信息安全場景。依托網安園網絡安全先進技術創新應用示范基地、京津冀信創小鎮等產業載體建設,加快集聚一批網絡安全企業,釋放網絡安全防護、信息數據安全防護、信創替代等場景機會,助力企業對接場景資源。數據要素場景。持續推進文化旅游數據專區建設,不斷匯集影視、音樂等領域數據,拓展文旅應用場景,逐步推進金融數據專區建設。積極探索企業數據資產首登記、首掛牌、首交易、首入表、首開放等創新場景。未來信息場景。依托中國信通院ICT創新基地,圍繞6G、衛星通信、空間信息等,主動謀劃前沿技術應用場景。元宇宙場景。通過多部門聯動,推動元宇宙技術在文化、旅游、商業、城市服務等領域應用,積極搭建元宇宙景區、元宇宙圖書館、元宇宙博物館、VR實驗室、數字藏品等創新場景。自動駕駛場景。積極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4.0示范區建設,為新能源智能汽車、車聯網智能裝備的應用示范提供載體。
2.現代金融
綠色金融場景。依托綠色金融發展優勢,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推動金融資源向低碳、環保領域傾斜;加快綠色產業發展,支持綠交所開展各類綠色資產和環境權益交易及服務,為企業提供碳資產管理和碳金融服務,吸引更多ESG、綠色資產管理等機構在副中心集聚。金融科技場景。積極推動金融機構圍繞金融產品設計、金融風險防控等需求開放應用場景,為金融科技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提供應用機會;持續拓展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在園區、場館、街區、商圈等載體中繼續探索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提升“大運金融行”“金融+政務直播”等活動影響力,搭建場景業主方與金融機構溝通橋梁,匹配投融資需求。
3.先進制造
未來健康場景。圍繞醫療機器人、健康醫藥器械、智能醫療設備等研發應用,積極謀劃智慧診療、健康監測、康復護理等場景,幫助企業對接優質醫療機構。未來能源場景。聚焦新型儲能、CCUS等未來能源方向,積極謀劃新型儲能場景項目,依托張家灣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新型電力系統實驗基地,為新型儲能設備提供試驗驗證場景;加快謀劃建設“CCUS·碳未來產業園”,在張家灣設計小鎮優先開展CCUS碳捕捉技術驗證應用。智能制造場景。加強存量企業能級提升,支持企業開展綠色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為智能機器人、智能產線、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等提供應用場景。建設產學研創新共同體、中試平臺、共享制造中心等服務平臺,為先進制造企業開展原型產品開發、小規模驗證提供公共服務。京津冀產業協作場景。加快通北示范區建設,推動“通武廊”深度合作,搭建跨區域產業合作平臺,優化區域創新資源配置,支持三地企業圍繞研發、制造共建產業協同場景,實現跨區域產業鏈延鏈補鏈。
4.商務服務
圍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副中心消費新場景。商圈消費綜合體場景。推動重點商圈不斷拓展消費業態,引入品牌首店、高端體驗店,打造個性化場景,構建全天可玩、全家可購的消費綜合體。特色消費示范街區場景。依托特色街區,引進脫口秀、話劇等小劇場,建設音樂酒吧、咖啡館、文創商店等場所,著力構建白天看景玩項目、晚上看戲品生活的全天候消費新模式。品牌消費活動場景。持續推進“歡樂通州·歡樂購”“運河商務區消費季”“深夜食堂”等品牌消費活動,不斷豐富日間消費、夜間消費等場景體驗。文化消費場景。圍繞大運河文化、三大文化設施等新IP,豐富文創產品,組織文化活動,拓展體驗式、沉浸式消費場景。親水經濟新消費場景。深化運河水岸橋船聯動,建設運河兩岸水上互動游線,創新水上、岸邊、室內互通形式,聯動運河游船、運河廣場周邊場館,聯合推出品牌性節慶活動和體育賽事,以水為媒,不斷拓展親水消費體驗。高端商務服務場景。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企業高質量發展聯合會,搭建商務服務企業交流平臺,組織企業家交流會、行業沙龍等活動,助企業拓市場、尋新機。
5.文化旅游
文旅+科技場景。圍繞大運河、三廟一塔、綠心公園、三大文化設施等地標性載體,引入AR、VR、全息顯示、光電顯示等技術,推進大運河數字游線、燃燈塔燈光秀、三教廟數字劇游等項目加速實施,并不斷拓展新的沉浸式體驗場景、燈光夜游場景、河岸互動場景,提升副中心科技文旅體驗感。文旅+演出場景。依托臺湖演藝小鎮、北京藝術中心、文化旅游區等演藝區,開拓演藝空間,持續深化“運河有戲”演藝品牌建設,推進大運河音樂節、臺湖爵士音樂節、開心麻花喜劇生活節等大型演出活動,形成獨特的旅游場景和文化氛圍。文旅+藝術場景。充分利用宋莊藝術小鎮文創資源,打造副中心藝術會客廳場景,通過藝術產業落項目、引企業、促消費,推動文化創意、陶瓷、雕塑等產業發展。文旅+非遺場景。依托“運河傳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等,圍繞傳拓、剪紙、泥塑等非遺技藝,打造文化旅游場景,加強非遺文化傳播。文旅+軌道場景。深化城市副中心站“地下樞紐地上城”建設理念,構建“站城融合”超級城市綜合體,形成打卡新地標,同時串聯市內重要交通場站、津冀重點城市,構建副中心文旅“新干線”,打造以軌道樞紐為核心的文旅商融合新體驗。
6.現代種業
科技+種業場景。加快推進農作物育種加速器、數字農業云平臺、種質資源庫等載體建設,通過精準的光溫控制、高通量基因型和表現型檢測,打造育種材料早代選擇、成熟品種個別形狀快速改良等育種場景,不斷強化副中心“農業芯片”品牌。智慧農業場景。引入人工智能、物聯網傳感器等技術,建設農業全產業鏈數字管理平臺,不斷探索智能化溫室、科技種植、農作物全生長周期監測等場景。種業品牌打造。借助種業大會、京農·運河人家等活動品牌,整合區內現有農業資源,挖掘農業場景發展機會,強化供需對接,吸引符合區內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的種業研發企業落地發展。
7.建筑業
智能建造場景。發揮建筑工程項目資源豐富優勢,推動施工方積極開放建筑機器人、智能建筑裝備等產品應用場景,加快裝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體系推廣應用。探索數字化集成交付模式,以張家灣設計小鎮城市更新項目為試點,在項目設計、施工等階段引入BIM相關技術,形成全流程數字化集成交付解決方案,逐步在全區應用推廣。綠色建筑場景。依托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通過優化建筑設計、使用綠色建材、引入節能設備、開展能耗管理等手段,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推動建筑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零碳示范區場景。依托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開展淺層地溫能和中深層水熱型地熱能等綠色能源示范應用,加快創建全國首個“近零碳排放區”。
(二)場景創新賦能社會高效能治理
8.智慧政府
政府智慧決策場景。加強各部門信息化建設,依托副中心經濟大腦、城市治理大腦、社會治理大腦,整合多源數據,引入人工智能、多模態數據融合分析等技術,打造基于數據的科學決策場景。高效率審批與服務場景。綜合應用電子證照、云平臺、智能終端等技術產品,簡化政務服務辦理流程,優化審批方式,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積極探索“一件事”集成辦、服務事項在線辦、24小時自助辦、自助終端就近辦等場景。智慧政務大廳場景。依托政務服務中心,加強辦事引導,推出更多“智能無感”政務服務場景,用好大廳物理空間,為智慧政務新技術新產品提供展示體驗平臺。跨省通辦場景。發揮副中心政策優勢,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強化京津冀協同,圍繞就業、社保、稅務探索更多“跨省通辦”服務場景。
9.數字化社區
人工智能+養老場景。應用大模型、人機交互、多模態感知等技術,開展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家庭健康監測感知終端、照護機器人等產品研發與推廣應用,提升居家養老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網格+智慧+”養老社區。依托社區數字化平臺,鏈接多方社會服務資源,構建“網格+智慧+”老年友好型社區,提供便捷化慢病健康管理、智慧問診、急救轉運、健康大數據監測等養老服務。平安社區場景。應用人臉識別、一鍵報警、高清攝像視頻采集、大數據管理等技術,推動基層警務與社區工作、網格治理深度融合,做細做實矛盾排查、底數摸排、源頭管控等工作,創建平安社區。
10.智慧醫療
醫療服務場景。充分運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副中心醫療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場景。通過物聯網設備匯集基層健康大數據,打通醫療健康服務與醫療健康大數據“最后一公里”,建立日常監測及基層服務場景,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智慧診療場景。推動潞河醫院、友誼醫院通州院區等醫療機構釋放場景機會,在智能讀片、輔助診斷、個性化治療等場景中與人工智能企業合作,提升智慧診療水平。智慧醫院管理場景。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多維數據采集等技術,融合電子病歷、衛生信息、運營管理等多模態數據,構建醫院管理數據中臺,實現以數據技術驅動業務流程自動化、醫院精細化管理和智慧服務。
11.智慧教育
數字化課堂場景。利用人工智能、VR、AR等技術,配備終端設備,配套基礎資源及XR數據可視化系統,提供沉浸式學習資源,打造虛擬與現實相融合的學習情景,形成教育特色課堂。教育資源共享場景。推廣雙師課堂,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平臺,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發展的深度融合。智慧教學管理場景。聚焦教務、教學管理需求,積極探索智能化教學平臺、在線考試、學生學習情況個性化評估與管理等場景。
12.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樞紐場景。以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為依托,建立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技術為基礎的樞紐智慧運營協同大腦,提供站內便捷換乘、機場快速接駁等服務,提升公共交通服務能力和效率。智慧路網場景。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應用智能傳感器等設備,開展信息采集處理,結合路況檢測、數字掃描和快速建模等先進技術,構建副中心智慧城市新型基礎設施感知體系,支撐自動駕駛測試,提供安全、有序的城市運營服務。智慧交通治理場景。加快推進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一體化綜合平臺建設,融合交通領域多源數據,打造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平臺,通過對試點區域交通問題的診斷分析和數字空間解決方案推演,實現區內整體交通態勢的感知、診斷、推演和治理。靜態交通場景。支持重點片區停車場利用機器視覺、三維建模等技術,建設數字孿生停車場,推動車位信息與主流導航軟件實時共享,提供停車引導、停車預約、反向尋車等功能,提升市民智慧停車體驗。
13.智慧應急
城市安全監測預警場景。升級完善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適時推進區應急指揮調度救援平臺建設,結合氣象、消防、視頻會議、單兵作戰等多方資源,實現對應急全過程記錄和復盤評估。地下管線數字化管理場景。采用三維GIS、大數據分析、增強現實(AR)等技術,將地下管線三維模型與城市空間地理信息有機結合,打造地上地下一體化管理新模式,構建地下管線快速查詢、準確定位、現場管線分析、數據綜合服務等場景,保障城市地下管線施工安全。智慧氣象場景。加強氣象數據匯集應用,推動氣象“百米級、分鐘級”“京津冀雷達組網”“風云四號衛星云圖”等系列最新核心監測預報技術在副中心落地,在城市管理、安全運行與文旅活動中探索氣象數據應用場景。智慧水務場景。構建防洪一張圖,實現水務要素全面感知、數據資源深度治理、業務應用智慧協同、基礎底座共建共用、公眾服務主動開放。
(三)場景創新賦能城市高水平建設
14.千億固投重大項目場景
釋放千億固投項目清單。加強千億固投項目梳理,根據進展成熟度,分階段釋放千億固投項目需求清單,聚焦較強商業運營價值的項目,充分發揮項目示范帶動作用。固投項目供需對接。探索將場景思維嵌入項目設計、招投標等環節,強化場景供需對接,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參與千億固投項目。
15.土地要素供給場景
產業空間精準匹配。不斷優化副中心產業空間地圖,結合GIS、數字孿生等技術,進一步梳理副中心空間資源,為產業項目引進、企業入駐等提供用地保障。靈活便利土地供給。升級供地計劃項目庫和儲備庫,定期發布供地清單,對重點地塊主動設計科創資源導入、新技術產品應用、科技企業參與等相關指標,探索新型土地要素供給創新場景。創新土地供給政策場景。加強政企交流和土地推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因地施策,在成本控制、靈活用地、配套保障等方面提供個性化用地匹配場景,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準性。
16.場景創新示范區
圍繞文化示范、消費示范、產業示范、科技示范,依托大運河文化帶、文化旅游區、張家灣設計小鎮、高線公園等載體打造一批場景創新示范區。大運河文化新IP。依托大運河5A級景區開展科技+運河歷史文化遺存融合試點,利用全息顯示、增強現實(AR)、數字孿生、無人船等技術產品打造數字運河游線,搭建以古運河文化、古碼頭文化等為基石的沉浸式體驗場景。持續推進北運河濱水岸線工程,集聚非遺互動、潮玩文創、美食文化等業態,建設集水景演藝、水上賽事、岸邊經濟、水岸聯動為一體的文旅商體融合發展特色品牌。文旅國際消費新IP。發揮環球影城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動周邊文旅產業項目建設,豐富可玩可賞可逛的人氣場景,打造集融入更多中國本土特色和硬核科技為一體的高端消費娛樂新IP。張家灣設計小鎮多形態產業示范區。以創新設計、城市科技為產業雙翼,吸引和帶動國內外高端設計咨詢、城市科技和信息技術應用等企業聚集,依托設計小鎮優質的空間載體,為各類創新企業提供產品集成、展示、體驗的場景空間。高線公園科技集成展示會客廳。在生態保護、商業零售、運動休閑、科普體驗等方面引入智能監測終端、無人零售、自動駕駛接駁、XR沉浸式體驗技術等,打造集各種前沿技術產品集中展示的空中會客花園,成為副中心打卡新地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落實北京城市副中心應用場景創新工作機制,統籌全區場景創新資源,建立全流程工作體系,壓實各方責任,形成各部門、各主體有效配合,協同推進應用場景建設新局面,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提供測試、展示、應用的平臺。各場景專項工作組成員單位,依托“服務包”機制,將企業服務管家提升為兼容場景挖掘、對接協調的場景服務專員,負責日常信息溝通與聯絡。
(二)開放要素空間
加強場景創新要素供給,一是開放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工程項目資源,為智能建造、綠色建筑、數字經濟、先進制造等產業創新技術產品提供驗證應用機會。二是開放副中心豐富的空間載體資源,在綠心公園、高線公園等重點區域,為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集成應用和展示提供空間。三是開放數據要素資源,依托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優勢,搭建數據專區,優先探索數據要素應用場景。
(三)強化政策保障
積極爭取國家和市級部門應用場景建設支持政策,統籌利用各類政府資源,在前期手續辦理、數據開放共享、產業要素匹配、政策資金保障、金融貸款服務等方面加大協調力度,打造應用場景建設政策實施示范新高地。鼓勵產業基金積極投資參與副中心場景建設的能力企業。加強社會資本保障,支持投資機構積極參與副中心各類場景活動,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副中心場景建設。促進金融機構圍繞場景項目融資需求創新金融產品,面向場景項目、場景能力企業加強金融產品供給。
(四)組織宣傳推廣
加強品牌活動策劃,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場景系列品牌活動。定期組織開展場景交流會、場景培訓會、標桿場景考察等活動,增進經驗總結交流。開展標桿場景、典型案例發掘與評選,總結副中心場景創新工作經驗,通過新媒體、自媒體等多種渠道開展宣傳推廣。支持區內典型應用場景申報市級、國家級典型案例,進一步幫助企業擴大場景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