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造商廣汽集團最近推出了第三代人形機器人 GoMate。這款全尺寸輪式機器人能夠爬樓梯、爬坡和克服一側的障礙物。
得益于廣汽在電池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GoMate可提供六小時的電池續航時間,可廣泛應用于安全、醫療、物流和教育等各個領域。
廣汽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張愛民表示,廣汽機器人的生產規劃很清晰,目標是2025年在各行業進行示范應用,2026年實現小規模生產,最終實現量產。
廣汽集團并不是唯一一家追求人形機器人技術的集團。
比亞迪通過投資初創公司 AgiBot 邁出了重要一步。奇瑞與人工智能公司 Aimoga 合作開發人形機器人,最初旨在用作商店銷售助理。長安汽車宣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資超過 500 億元人民幣(近 70 億美元)開發人形和汽車生態系統機器人。
智能汽車與人形機器人在底層軟硬件、供應鏈、生產流程等方面的協同,是眾多汽車廠商進軍這一新領域的一個關鍵原因。業內專家指出,自動駕駛、傳感器、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技術與人形機器人開發所需技術存在較大重疊,而汽車工廠又是人形機器人測試和部署的理想環境,形成研發、制造、應用的閉環生態系統。
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金橋表示:“自動駕駛和人形機器人都是萬億元的市場。”同樣,許多汽車制造商也在通過開發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機進軍低空經濟領域,這種飛機可以像直升機一樣垂直上升和下降,而不需要跑道。
12月,小鵬汽車研發的飛行汽車“陸航母”在上海陸家嘴完成試飛,11月的中國航展上,該產品收獲3000余份訂單。
分析人士表示,eVTOL 可以與電動汽車共享高達 80% 的供應鏈,這進一步增強了中國飛行汽車行業的前景。中國汽車制造商向未來行業的擴張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科技領域改變游戲規則的力量。新能源汽車行業智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汽車行業的競爭優勢正在迅速向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化轉變。未來的發展必須基于這種新的競爭格局。”
張勇預測,汽車行業正在進入全面人工智能驅動的競爭時代,標志著行業轉型新階段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