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底,“五個功能區”建設成效顯著,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基本建成。新能源裝機達到1.6億千瓦,裝機占比70%左右、發電量占比超過40%;煤電裝機達到5000萬千瓦以上,抽水蓄能裝機達到1000萬千瓦,新型儲能裝機達到1000萬千瓦,光熱發電裝機超過100萬千瓦。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成勢,形成各具特色、鏈條完整的發展格局,全省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值超過2000億元,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占比不斷提升。
有序發展先進節能煤電。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周邊和新能源富集地區配套建設支撐調節煤電。堅持“先立后改”,規劃布局新增煤電項目,推動煤電由電量主體電源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推進現役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鼓勵供熱機組通過加裝電鍋爐、熔鹽儲熱、新型儲能等方式“熱電解耦”改造。開展天然氣調峰電源項目研究論證,適時啟動建設。支持自備電廠主動參與調峰,挖掘自備煤電機組調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