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汽車整車制造和零部件制造中心之一,歐洲也是新能源汽車最具市場潛力的市場。有歐洲相關機構發布數據稱,歐洲將是繼中國之后,全球第二大電動汽車市場。2018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約為43萬輛,同比增長41%;2017年的銷量為30.7萬輛,比2016年相比增長39%。
不單如此,據歐洲電動汽車銷量與份額圖顯示(下圖),2010年是歐洲電動汽車的導入期,從2010年至今,歐洲地區的電動汽車銷量已經連續九年都處于增長狀態。
(歐洲電動汽車銷量與份額)
數據預測,到2020年,歐洲對電池動力汽車的需求預計將達到60萬輛,到2022年將增加到近100萬輛。這種增長的態勢對于在電動車領域浮沉的車企,包括供應鏈企業而言,似乎是一塊誘人的利潤蛋糕。有人說,這里是電動汽車的蛋糕。
然而,市場是理想的,也是骨感的。分析歐洲電動汽車市場背后的驅動因素,高工電動車發現這種結果的呈現從根本上還是由政策驅動,而非市場驅動;另一方面,充電基礎設施仍是它在電氣化道路上的一大攔路虎;加上一波又一波高端歐洲電動車的興起,有人覺著,對于新入局者而言,這里更像電動汽車的泥潭,想從這里殺出一條路的風險無異于“火中取栗”。到底是市場的天堂,還是競爭的泥潭?高工電動車從市場動向、品牌及產品格局、產業鏈供應真相等多維度為讀者逐一呈現。
1.誰在驅動電動化?
在歐洲,挪威在所有國家的電動市場中表現最為“搶眼”。最新公布的數據,2018年,挪威共售出147929輛乘用車,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比31.2%,加上充電式混合動力車輛,估計電動汽車在整個汽車銷售市場所占份額超過49%。
挪威電動汽車之所以在挪威取得“亮眼”成績,與挪威政府的大力扶持有很大關系。為了提高電動汽車的銷售,挪威政府取消了高額的汽車進口稅,購買電動汽車的挪威消費者不再需要繳納登記稅和銷售稅。同時,挪威的電動汽車擁有者還不用支付過路費,并能夠在市中心免費使用輪渡或公交車道。
據了解,挪威的電動汽車大多依賴進口,免除了電動汽車的進口稅與后續稅費,加上對汽油車變相加稅的一系列舉措,對挪威的消費者來說,普通的汽油車價格和進口電動汽車已經是同等的水平。以特斯拉為例,一輛特斯拉ModelX在挪威的售價約為10.6萬美元,而一輛沃爾沃燃油車在挪威的售價約為10.7萬美元。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在汽車電動化領域,德國起步較晚,但在2017年卻取得了一個長足進步。2017年這電動汽車銷量與2016年相比增長108%;德國的電動汽車份額在2017年12月達到了2.3%,全年份額達到1.6%。到2018年,這種漲勢有所下降,但在上半年增長率仍能達52%。
這種增速,意味德國電動汽車的總銷量將有望超過挪威,或將成為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德國政府計劃到2022年實現1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目標。
為了刺激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需求,德國政府于2016年7月份推出了一項名為“環境津貼”的購買激勵措施,每輛電動汽車能獲得2000歐元的納稅人補貼,同時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過50克的混合動力汽車也能獲得1500歐元的補貼。該項補貼政策將于今年六月底失效。
英國,根據英國新電動汽車戰略“零排放之路”要求,到2030年,英國銷售的汽車中至少有50%的轎車和40%的貨車達到超低排放標準(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過50克)。英國政府還計劃到2040年禁止銷售傳統燃油版汽車。
為此,英國政府已經建立了一個4.5億歐元的基金,以幫助擴大電動車充電網絡。
法國,法國總統馬克龍已將發展電動汽車基礎設施作為一項經濟要務,致力于到2020年將電動車銷量提高5倍。與此同時,法國計劃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燃油版汽車,以幫助減少空氣污染。
法國給予電動汽車一系列激勵措施,且政府計劃使這些措施一直延續到2022年。電動汽車以及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少于20克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可獲得6000歐元的補貼,而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1-60克之間的插混車可獲得1000歐元補貼。另一項柴油車報廢計劃還規定,擁有11年歷史的柴油車若想折價換一輛電動汽車可獲得4000歐元補貼,而若換一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可獲得2500歐元補貼。
高工電動車總結發現,歐洲地區的政策推動方式,主要為三種,其一是購車補貼,如法國、德國;其二是為電動汽車放開特權,如挪威;其三是加大對充電樁的建設力度,如英國。可以說,歐洲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現金補貼并不比國內少,配套優惠政策也非常多,最重要的就是很多政策很實用,比如,購買電動汽車可以享受免費充電等等,這些都是助力新能源車在歐洲受歡迎的核心要素。
為了方便了解歐洲部分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高工電動車整理了一個表格。
2.誰在搶灘歐洲電動化
隨著歐洲市場的電氣化漸成趨勢,車企搶灘這片疆域的競爭已經展開。尤其是歐洲本土汽車,在嚴格的排放目標壓力下,大眾、寶馬、奔馳已陸續向電動化切換賽道。
在去年的法蘭克福車展前夕,大眾汽車集團發布了全面電動化戰略,正式啟動“RoadmapE”。大眾汽車集團表示,最晚到2030年,集團內全部車型陣容將實現電動化。屆時,大眾集團旗下各品牌、覆蓋各市場的300余款車型都將推出至少一款電動版車型。大眾汽車集團預計到2025年,集團銷售新車中約有四分之一為純電動汽車,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及3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其他歐洲汽車制造商也對未來電動汽車的車型陣容充滿了樂觀態度。寶馬到2025年將推出25款電動車型,其中12款為純電動車型。寶馬還將首次展出首款MINI電動車型的概念車,量產車型則將于2019年發布。此外,寶馬還會在2020年推出首款BMW純電動車型X3,從這款車開始,今后所有純電動的BMW車型都將劃歸BMWi品牌。2021年,寶馬將推出BMWiNEXT車。
奔馳將在2022年之前在EQ品牌下推出超過10款純電動車型。2019年將首先推出EQC純電動SUV。另外,特斯拉公司已經獲準在歐洲各地銷售其Model3電動汽車,在這里,特斯拉將會于奧迪、寶馬、奔馳等屹立已久的豪華品牌展開激烈的爭斗。除了他們,本田將在3月份的日內瓦車展上展出一款接近量產的Urban純電動概念車型。該車將成為本田首款在歐洲出售的電動車,預計在2020年初開始出售。去年中旬,現代和起亞聲明,為讓決策更貼近市場,并且對不斷變化的趨勢和客戶需求做出快速回應,兩家公司將建設歐洲總部。
汽車市場研究公司LMCAutomotive曾表示,電動汽車行業未來的銷售增長將由當前的市場領導者推動的。會不會是由他們推動尚不可知。但可以判定,歐洲市場電動汽車產品競爭的起點,將不會底。
3.這種格局下,相對優勢比較小的中國車企中誰在“英勇”落棋歐洲電動化市場?
據高工電動車了解,長城汽車去年成立了新的電動品牌歐拉,根據歐拉負責人寧述勇透露的信息,他們計劃在2020年末或2021年初開始在歐洲銷售歐拉品牌電動車。第一款在歐洲推出的產品將是歐拉R1,一款小型純電動車,主要針對城市通勤用途。
上汽旗下名爵品牌MG,目前在英國銷售少量的汽油車,不過他們也計劃在歐洲其他國家推出電動車型。去年11月的廣州車展推出的名爵ZS純電動SUV將在英國、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德國和法國進行路測,目標是2019年上半年能夠在歐洲上市銷售。
長安福特去年11月將原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胡棣鋒,調任至歐洲。福特計劃在歐洲進行“根本性的重新設計”,更多聚焦電動汽車銷售。
除了傳統車企長城汽車,許多新造車勢力也都計劃進入西歐市場。去年9月博郡汽車董事長黃希鳴曾透露,已經有歐洲的汽車經銷商與他聯系,希望能夠在歐洲銷售他們的第一款車——一款B級純電動SUV。
黃希鳴表示這款車將與奔馳和奧迪的純電動SUV對標,而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續航里程更長(可以達到550公里),價格更低(約合人民幣22萬元)而且重量更輕。
來自中國臺灣的高端電動車品牌ThunderPower(昶洧)與比利時南部瓦隆政府簽訂了協議,計劃在該地區建廠。工廠由瓦隆政府資助,2020年投產一款專為歐洲城市消費者設計的純電動汽車。
這些中國企業的“布局歐洲”的舉動,是一種高瞻遠矚的布署,還是算一場自嗨式的賭博?他們能在歐洲市場探出一條生存路嗎?其實,這取決于當地市場的硬件配套,取決于企業的戰略打法,從核心上看,更取決于企業產品本身的競爭力。
那么,當地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得怎樣?怎樣的車型才比較受歐洲消費者歡迎?歐洲消費者對電動車的具體性能需求是多少?……更多詳情,敬請關注高工電動車關于歐洲市場的后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