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場“地震”發生后的48小時內,沙特方面就立馬扔出消息,稱石油產量有望在未來2-3周完全恢復。緊接著,從沙特阿美CEO、沙特油長阿卜杜勒-阿齊茲、甚至印度油長普拉丹,再到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都紛紛亮相回應,表示沙特的原油復產速度好于預期。
沙特油長表示預計本月底將能恢復產量到遇襲前大約490萬桶的水平。
此前也有關于沙特阿美出口承壓的消息傳出,稱沙特已經向歐佩克盟國進口原油尋求幫助。為了應付一大批原油出口合同,沙特阿美已經開始減少100萬桶/日的煉油量以釋放原油庫存;或者在離岸油田開展采油工作。
Energy Aspects的Amrita Sen表示,當前沙特阿美大概僅剩一個月的庫存。
實際上,當前越來越多人懷疑沙特為了確保沙特阿美的IPO順利進行,特地淡化油田遇襲案的影響,甚至“粉飾”事實。德意志銀行說,如果沙特確實向伊拉克進口石油,那“將暗示對沙特基礎設施的破壞大得多”。
不少分析都認為,沙特的復產速度可能遠遠低于官方宣揚的進度——華爾街日報分析師就認為:“沙特的Abqaiq油田實現完全復產起碼要八個月,而不是十周;而沙特阿美要完全履約可能要耗上一年時間,而不是官方宣揚的‘九月底’”。
IHS Markit在一份報告中也表示:“就算沙特阿美公司有應急方案并準備了量身定制的設備,但本次襲擊導致損壞的設備也需要修理,這正常來說要花2到9個月不等,具體取決于損壞的情況。”
還有不到兩周事件,這個縈繞近日油市的謎團——沙特究竟是否夸大原油復產速度就將揭曉。
零對沖(Zerohedge)分析師甚至還為沙特“可能的”延遲復產想好一套“官方”說辭:“由于供應鏈出現問題,復產工作未能預期完成。但沙特阿美已經和設備制造商和服務提供商進行緊急談判,并提出愿意為復產工作和額外零件提供溢價補償,費用可能高達數億。”
而非官方、但似乎更真實的版本可能是這樣:沙特阿美對復產消息放出后的油價迅猛跌幅感到不滿,這與其進行IPO的初衷——支撐油價恰恰相反。為了令油價維穩,沙特阿美官方可能會表示:
“在復產過程中遭遇技術性瓶頸,導致油田設施復產工作不得不延遲。"
投資者真正關心的可能是:如果沙特一周后真的宣布無法按時復產了,對油價有什么影響?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指出,如果沙特復產被延遲,那么布倫特原油價格平均會升至70-75美元/桶。換句話說,僅僅由于沙特的延遲復產,油價至少有10美元/桶的上漲空間。
而這些還只是短期影響,況且沒有考慮到美伊沖突激化的可能性。法國興業銀行指出,長期來看,油價的暴漲還將導致需求疲軟,進一步拖累制造業發展,甚至對全球GDP產生影響。
當然,僅對于沙特來說,油田遇襲之后,能不能趕在這波油價上漲到來之前就按時完成沙特阿美的IPO,還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