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兩大主要電動汽車產銷國——中國和美國的電動汽車購車補貼相繼退坡,而傳統汽車工業強國——德國由于面臨向電動化轉型的巨大壓力,近日宣布進一步加大電動汽車的補貼力度,并計劃投資建設更多電動汽車充電樁。據悉,德國現行的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原本將于2020年底結束,而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計劃將補貼政策延長至2025年底,而且補貼金額大幅提升。此外,未來2年,德國政府還將建立5萬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到2030年建成100萬個充電樁,屆時德國將擁有700萬至1000萬輛電動汽車。與此同時,以大眾為代表的德國汽車制造商也將繼續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尤其是純電動汽車。
這是默克爾最后一屆任期了。去年10月29日,默克爾表示,她將不再參與德國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黨代會主席競選,未來也將不再競選德國總理。“這是我最后一屆總理任期。”默克爾如是說。默克爾將于2021年卸任總理一職,并不再尋求任何政治職位。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以來,默克爾不斷表態,要推動該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最后一屆任期的最后一搏,看來默克爾是要確保德國汽車行業順利實現轉型。
補貼額度提升50%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全球各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仍然高度依賴政府的財政補貼,不論是歐洲電動汽車大國——挪威還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當地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都離不開政府“輸血”。當補貼和其他優惠政策實行時,當地電動汽車銷量增長明顯;當補貼退坡時,銷量也跟著應聲而落。近兩年來,德國電動汽車銷量快速增長,也離不開補貼的刺激作用。
今年上半年,德國首次超越挪威,成為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為了繼續刺激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當地時間11月4日晚間,默克爾在德國首都柏林與該國汽車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以及行業協會高管舉行汽車行業峰會,期間達成一項新協議。
據悉,默克爾政府計劃將德國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延長至2025年底,并將現有的電動汽車補貼額度提升50%,最高達到每輛車6000歐元。補貼金額的一半或將由整車廠、經銷商等承擔,另一半則由德國政府承擔。具體而言,售價在4萬歐元以下的電動車補貼將由4000歐元提高至6000歐元,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由3000歐元提高至4500歐元;售價在4萬歐元以上的電動車補貼5000歐元,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補貼4000歐元;取消之前售價6萬歐元以上車型不補貼的原則。據悉,包括大眾、寶馬和戴姆勒首席執行官等德國車企高管均出席,并參與制定了該協議。默克爾的首席發言人斯特芬·塞伯特表示,該計劃有望“為未來65萬至7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財政補貼”。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伯恩哈德·馬特斯表示,新補貼政策將于本月生效,并持續到2025年。
建設100萬個充電樁
今年9月20日,德國聯邦政府出臺“氣候保護計劃2030”,希望到2030年該國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55%。為實現這一目標,德國政府計劃雙管齊下推動該國汽車產業的轉型:一方面在交通領域引入二氧化碳排放定價,屆時燃油價格將會上漲;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擴建充電站。此前,默克爾因未能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取得明顯進展而飽受批評,批評人士稱她長期以來“縱容”了汽車行業的二氧化碳高排放。
提高電動汽車的普及率,降低電動汽車的購車成本很重要,而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亦是關鍵。為了方便車主給電動汽車充電,德國政府計劃到2030年建設100萬個公共充電樁,并要求所有加油站安裝充電樁;住房和租房相關法規也將進行調整,房東將不得阻止租房者安裝充電樁。德國聯邦能源和水資源經濟協會今年8月發布的公報顯示,目前德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數量約為2萬個,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0%以上,但想要滿足未來電動汽車的需要還遠遠不夠。據外媒報道,德國交通部門正計劃首先在超市和加油站安裝充電樁,并制定相關政策使得在家庭車庫安裝充電樁變得更加方便。
在11月4日舉行的汽車行業峰會上,默克爾宣布,德國聯邦政府將投入35億歐元擴建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2年內德國公共充電站的數量增加到5萬個,其中汽車制造商將幫助安裝1.5萬個充電樁。對此,寶馬表示到2021年將在德國安裝4100個充電樁,其中一半將對公眾開放。默克爾還進一步敦促汽車制造商和相關設施供應商積極投入到充電樁的建設中來。
早在2017年,寶馬、戴姆勒、福特和大眾集團宣布成立面向歐洲市場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運營商IONITY,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目前,該公司在歐洲14個國家投入運營,已經投入使用的充電站達140座,還有50多座正在建設中。該公司第一個階段的目標是,在2020年底前建設400座快速充電站。今年9月,現代起亞也宣布加入IONITY充電網。
推動行業加快轉型
當地時間11月4日上午,默克爾參觀了大眾位于德國東部薩克森州茨維考的一家電動汽車工廠。她表示,德國政府將付出“巨大的努力”推動該國汽車業朝著電動化轉型。據了解,這家位于茨維考的大眾工廠此前主要生產大眾高爾夫和帕薩特等車型,現在大眾正在對該工廠進行改造,大眾最新純電動車型ID.3明年將在這里量產。
大眾方面表示,計劃將茨維考工廠改造成歐洲最大的純電動汽車工廠,整體改造工作將于2021年完成。屆時,該工廠每年將生產多達33萬輛汽車,為大眾、奧迪和西雅特生產6款不同的電動車型。茨維考工廠也成為傳統車企中第一家直接從生產傳統燃油車型轉向純電動汽車的工廠。默克爾在參觀該工廠考察時強調:“可以說,茨維考工廠是當前德國汽車工業及其未來的支柱。作為政治家,我們的任務是創建一個框架,讓新技術創新能夠站穩腳跟。”
大眾汽車品牌電動出行業務負責人吳博銳表示:“ID.3的投產將開啟大眾汽車的新時代,ID.3的意義堪比第一輛甲殼蟲或第一輛高爾夫。”據了解,ID.3的起售價不到3萬歐元,目前大眾已經收到了3.5萬個訂單,明年夏季將在歐洲各地的銷售展廳亮相。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坦言,電動化轉型是汽車業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改革,大眾將全力以赴。迪斯還表示,ID.3“會讓數百萬人用上更加清潔的個人交通工具,是公司的一個里程碑。”對大眾而言,ID.3代表大眾努力實現從內燃汽車轉向電動汽車的第一步,而且更重要的是,大眾將在ID.3上實現盈利,這是其他車企尚未做到的。
據悉,大眾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已經達300億歐元,投資額超過其他任何一家公司。此外,包括奧迪、保時捷和賓利在內的大眾集團旗下12個品牌計劃,到2028年在全球推出近70款電動車型,生產2200萬輛電動汽車。除了大眾之外,寶馬和戴姆勒也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電動化目標。其中,戴姆勒方面表示,未來奔馳將實現整個車型陣容的電氣化,包括48V、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技術的產品都將陸續推向市場。到2030年,奔馳旗下乘用車新車銷量的50%以上都將是電動車型。寶馬也計劃提前2年在電動汽車領域實現新的目標,即到2021年向全球客戶交付100萬輛電動汽車。
作為傳統汽車強國,德國在方興未艾的全球電動化大潮中顯得有些滯后。默克爾政府此前設定的2020年左右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的目標一再跳票,而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給德國政府以及汽車業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加快向電動化轉型,成了德國汽車業的當務之急,默克爾為此還專門成立了電動汽車改革專家小組。除了電動汽車,默克爾還指出,自動駕駛和數字化也是德國汽車產業今后重點發展的方向。此外,她還強調,要確保汽車行業工人通過培訓適應行業轉型帶來的影響。“我們想帶上專家型工人一道奔向現代、對氣候友好的未來。”默克爾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