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龍蟠科技在其新品發布會上宣布投資1億元成立江蘇鉑碳氫能源有限公司,劍指燃料電池領域內的核心技術——催化劑的研發。
作為燃料電池電堆最核心的材料之一,催化劑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并且在整個燃料電池系統成本中占比也比較高。
根據美國能源部預估,燃料電池催化劑在電堆成本中將一直占據很大比例。即使電堆規模擴大,但燃料電池用催化劑的成本受制于貴金屬鉑而降幅有限,因此催化劑在電堆中的成本占比將越來越大。
如何突破催化劑的核心工藝,減少貴金屬鉑的含量成為所有催化劑公司關注的焦點。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市場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出貨量為524.25kg,市場規模為1.8億元。其中89%的量是以出售催化劑和膜電極的形式進入市場,剩余以電堆或系統的形式進入市場。
2019年國內現有燃料電池催化劑企業15家,但是大多尚處于實驗室研制階段,還未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化產品。而在國內市場活躍的國外氫燃料電池催化劑供應商有田中貴金屬(TKK)、莊信萬豐(JM)、Umicore、Premetek、CALATER等。國內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市場主要被國外企業占據,約占市場75%-82%份額。
隨著國內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提速,上游細分領域的新玩家也開始逐漸增多,龍蟠科技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設立子公司投注催化劑領域。
龍蟠科技投資1億元設立子公司發力催化劑領域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4月30日,龍蟠科技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簽訂《聯合實驗室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布,將成立聯合實驗室,以燃料電池催化劑公斤級規模化量產技術的研究開發為核心,培養燃料電池催化劑量產技術高層次專門人才。
當下,業界都希望催化劑能夠盡快批量國產化,不然對整個燃料電池行業發展都不利。只不過,在國內基礎材料研發薄弱、政策導向強、企業商業化宣傳濃厚的環境下,行業顯得比較浮躁。
龍蟠科技敢投1億元砸向催化劑領域,向電堆核心材料的薄弱環節發起沖擊,值得敬佩,但能否砸出水花,收到成效,還有待后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