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山西堅持“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國有煤炭集團紛紛“煤”開二度,用科技轉型的新步伐回應“時代之問”。
善作善成
采煤“智能化”
煤礦,人人都聽過,但真正去過的人并不多。它用黑色汗水記錄著新中國的成長印記,是路遙筆下最《平凡的世界》。
過去,山西的煤礦正如孫少平工作的“大牙灣煤礦”,烏黑的地面、疲憊的眼神、危險的煤溜子……不過現如今,這里早已變樣。
在同忻煤礦調度室里,《經濟參考報》記者看到,工人穿著干凈的工作服坐在操作臺前時不時地按著各種按鈕,大屏幕上,割煤、推溜、移架、送至地上煤倉,井下400米深處的上百臺采煤設備正流暢地運轉。
同忻煤礦是同煤集團一座千萬噸級智能礦井,煤層厚度達20多米。在2000米長、200米寬的采煤工作面上,50多個攝像頭和1500多個傳感器通過網絡互聯集成管理,所有設備都實現了自動精準安全控制。
“這個工作面原來有20名采煤工,現在全部變成了設備巡檢員,以全礦10%的人力貢獻了80%的產量,工效比以往提升了42%。”同忻煤礦副總工程師王冬波說。
當科技力量注入傳統煤企,采煤不再是低端的代名詞,也不再是臟亂和危險的存在。
中煤華晉集團有限公司王家嶺礦坐落于晉南的大山里。整個礦區內綠樹成蔭,所有傳送帶封閉運行,將煤炭直接裝上火車和汽車,外面看不見一點煤渣。
這座設計服務年限為92年、年產600萬噸的煤礦,在冊職工僅500多人。2013年底投產以來,“幼年”的王家嶺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去年被評為全國綠色礦山,還建成了4G智能礦井。
“智能化采煤不僅提高了效能,還提高了安全性。”王家嶺礦總工程師尉瑞說,整個智能工作面減少了25名員工,自動移架有防碰撞系統,一旦識別到作業人員距離太近就會自動停車,有效防止傷人。
事實上,在新一輪轉型道路上,越來越多的傳統煤企爭當山西能源革命的“排頭兵”,用最新科技應用引領 “新基建”。目前,山西已經公布了10個智能煤礦和50個智能綜采工作面建設試點。
5月27日,陽煤集團新元煤礦井下534米處正式開通5G網絡。這是國內首座5G礦井,率先實現了對井下作業超高清實時監測和數據回傳。
“新元煤礦已減少井下操作人員321人,隨著井下5G應用場景增多,未來這座現有3400名礦工的煤礦還將減少1000名井下工作人員。”陽煤集團董事長翟紅說。
敢想敢干
瞄準“高精尖”
轉型發展是山西的唯一出路,也是山西煤企的唯一出路。但往哪轉,考驗著決策者的眼光和膽識。
轉型初期,山西將眼光盯在煤炭上,“以煤為基”被確立為指導思路,轉型半徑始終以煤炭圓點“畫圈”。各大煤炭集團不斷上馬煤化工項目,新建礦井附近紛紛配套火電廠,結果效益并不理想。一位煤企負責人說:“主要是以前挖煤挖慣了,財政嚴重依賴煤炭產業,省里沒決心,企業沒信心,只敢想,不敢干。”
這種局面在黨的十八大后開始扭轉。過去4年,山西累計退出煤炭產能超過1億噸,各大煤炭集團大膽地將眼光投到煤炭以外,瞄準“高精尖”科技項目開啟新一輪轉型探索,力求實現高質量發展。
王平曾是石圪節煤礦的工人。2016年,這個曾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座“紅色礦井”的煤礦作為老舊煤礦關停。煤礦所屬的山西大型煤炭企業——潞安集團將王平等煤礦職工安置到集團一家生產牡丹籽油的生物科技公司工作。
一開始,她因為被轉崗安置,很不情愿。“沒想到,新公司的勞動強度低了,月工資卻高了近1000元。”王平說。
“開發牡丹籽油本是潞安集團的扶貧項目,沒想到卻發展成效益最好的煤炭轉型項目。山區土地貧瘠,農民種牡丹比種糧食效益高,我們在山西9個市58個縣有種植基地,帶動17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山西潞安石圪節智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國寶說。
今年,這家公司牡丹種植基地面積將擴大到80萬畝,牡丹籽油年生產能力已達到2000噸。
在包裝車間工作的王平說:“以前在礦井里工作又臟又累,現在不一樣了,車間里十分干凈,接觸的日化產品都是可食用的產品,對身體也有好處。”
家住山西省陽泉市舊城區的董女士終于不再為老樓保溫差困擾了。去年,當地政府對7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在樓房外立面噴涂了一種新型防火保溫涂料。
“這種老房子幾十年了,冬天冷夏天熱,住著很難受。”她說,“改造后效果很好,室內自然溫度夏天降低了8-10℃,冬天提高了3-5℃。”
提高董女士生活質量的這種新涂料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最大的秘訣是添加了被列入“世界十大新材料”的氣凝膠。
過去,這是一種被外國壟斷的先進材料,最初只用在航天領域,國內進口價格一度高達每噸120萬元。2018年,陽煤集團將轉型發展的目光瞄準在氣凝膠產業,并和深圳中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目前亞洲最大的氣凝膠生產企業山西陽中新材有限責任公司。
目前,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產,可年產2萬立方米氣凝膠氈和1000噸氣凝膠粉體。
“我們生產的氣凝膠粉重量僅為空氣重量的2.7倍,具有超輕質、高保溫和阻燃特性。”山西陽中新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白斌說,量產后國內氣凝膠每噸價格下降到30多萬元,將廣泛應用于建筑、工業節能、紡織、新能源汽車等行業。
目前,國家正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氣凝膠涂料有望大顯身手。監測數據顯示,在建筑物外立面噴涂2毫米厚氣凝膠隔熱面漆就可以達到國家節能標準的65%,綜合成本下降20%。
2019年,山西省共有19項“揭榜制”科研項目落地實施,T1000高端碳纖維、光伏異質結組件、低濃度煤層氣發電機組等一批先進產品和技術取得突破。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8.6萬戶,新培育“小升規”企業600戶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5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400戶。
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3年,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超過10%,高出煤炭工業7個百分點。
做大做強
夯實“含金量”
山西是全國首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這是全省煤企科技轉型的最大“底氣”,也是必須肩負起來的歷史使命。
2019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要求山西通過綜合改革試點,努力在提高能源供給體系質量效益、構建清潔低碳用能模式、推進能源科技創新、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擴大能源對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
“山西以傳統能源為主,如果能夠闖出一條路子來,就可向其他類似的能源大省提供可供借鑒的經驗。”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說。
在能源革命綜合改革方面,晉煤集團獨樹一幟,成為國內煤層氣開發利用企業的領頭羊。
在晉城市沁水縣,隨處可見的“磕頭機”一刻不停地上下工作著,不了解情況的人會誤以為這里是一片油田。其實,這里屬于沁水煤田,這些“鐵家伙”正在抽采煤層氣。這是晉煤集團最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產業板塊,煤與煤層氣共采國家重點實驗室就設在晉煤集團。
從1991開始搞煤層氣開發至今,李國富參與了晉煤集團煤層氣產業發展的整個過程。那時候還沒有“煤層氣”這個詞,人們管它叫“煤層甲烷”,俗稱“瓦斯”。這種無色無味的氣體號稱“煤礦殺手”,是很多礦難的罪魁禍首。
李國富現在是煤與煤層氣共采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執行副主任。他清楚地記得,晉煤集團最初研發煤層氣抽采是為了井下采煤安全,引進美國的設備打了7口井,突破了在無煙煤煤層采氣禁區。
由于美國和沁水煤田的地質構造不同,美國的抽采設備也遇到了“不服水土”的問題。李國富和他的同事們開始走自主創新道路,最終實現了煤層氣抽采技術的本土化,并于2007年、2011年、2017年三次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現在晉煤集團的煤層氣井已經從7口發展到5900余口,抽采技術越來越先進。”李國富說。
“十二五”期間,晉煤集團共抽采煤層氣120.57億立方米,利用78.05億立方米,兩項指標均名列全國第一,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1708萬噸,折合標煤1015萬噸。
依托資源優勢,晉城市的很多農村已經“氣代煤”,空氣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沁水縣嘉峰鎮李莊村村民王小曲說,以前家家戶戶用煤取暖做飯,一到冬天粉塵滿天飛,現在用上了煤層氣,村里的環境干凈了不少。
為了做大做強煤層氣產業,晉煤集團積極探索煤層氣發電,拉長產業鏈條。晉煤集團金駒煤電化有限公司早在2008年就開始利用煤層氣發電,目前共有11個煤層氣發電廠。其中,占地80畝的沁水晉煤瓦斯發電有限公司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煤層氣發電廠。
“瓦斯氣如果直接排向大氣,造成的污染是二氧化碳的21倍,以前為了減少污染只能點燃排空,那時候周圍山能看到一個個火炬,現在把煤礦井下工作面抽采的廢氣變成了清潔電力。”晉煤集團金駒煤電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進偉說,去年公司發電22.46億千瓦時,消費煤層氣5.6億標方,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850萬噸。
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正快速推進,國企轉型發展也越來越有科技“含金量”。
早在2017年,山西省就劃定了總規劃面積約600平方公里的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重點培育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健康醫療、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
“一些領域已經取得突出成效,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產品。”山西省科技廳廳長張新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