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其中,9月份同比增長達到6.9%。
從產品看,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產品、裝備等領域均增長較快。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了0.5%,國家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4.8%。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生產端的恢復最為明顯,再次超出市場預期”。
目前全球第二波疫情襲來,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中國將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國家。
中國制造正在加大馬力運轉。據統計,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8287.8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37.5%;醫藥材及藥品、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分別增長21.8%、48.2%;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電等“宅經濟”商品出口8808億元,增長17.8%。
9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5%,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50.8%和50.4%,均高于上月。
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研究室主任韓建飛表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企業生產恢復較好,向全球出口醫療物資和生活用品,是對全球最直接的貢獻。
其次,中國制造還拉升了全球需求。前三季度,中國機電產品進口值增長3.9%,其中電子元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進口分別增長14.9%、11.6%,大宗商品如原油、鐵礦砂、鋁礦砂進口量分別增加12.7%、10.8%和12.7%。
目前中國鐵礦石需求處于歷史最高水平。8月份,中國連續第二個月成為鋁凈進口國,進口量同比大幅增加了八倍之巨。原油價格經過上半年波動后現在維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水平。
韓建飛表示,澳大利亞、巴西、中東地區國家等原材料出口國,在中國巨大需求拉動下,大宗商品價格沒有出現大幅下降,是中國工業生產恢復的受益者。
中國努力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為其他國家維持生產作出貢獻。
對外經貿大學一份報告稱,美國、中國、德國已形成全球供應鏈體系的三個地區中心。現在,中國是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節點和關鍵環節之一,對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分析認為,中國制造快速恢復的基礎,首先來自于疫情控制有力,企業員工很快到崗復工。今年6月初,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員工復崗率分別達到99.1%和95.4%。
其次,韓建飛認為,無論是新基建還是傳統基建,都是拉動中國制造增長的重要動力。前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使鋼鐵水泥等原材料生產增長。
受投資拉動,前三季度,載貨汽車,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分別增長23.4%、20.2%。
中國還為企業推出紓困措施。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從信貸結構上看,企業中長期信貸增長明顯,說明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金支持,也表明企業的經營活力和信心在不斷增加。
此外,完善的工業體系、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配套能力和成熟的勞動力,這是中國制造業的底氣,也是全球工業生產的穩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