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針對記者提到的“新能源汽車積分制”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對外稱,積分辦法已經在2017年9月27日正式對外發布,將于2018年4月1日開始實施。
據工信部掌握情況,部分企業還面臨一定的達標壓力。以2016年為例,123家汽車企業中,有42家企業沒有達到燃料消耗量標準要求,其中也有產銷規模較大的企業,不少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產品規劃布局方面,距離2019年和2020年積分比例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工信部也通過各種方式方法來提醒企業要引起重視,要根據積分辦法中平均燃料消耗量標準和新能源汽車的比例要求,盡早進行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布局,反應慢了不僅僅會造成經濟損失,還將錯失發展的良機。
毫無疑問,雙積分政策“大棒”將促進傳統車企加快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從而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但是,福兮禍之所伏,龐大發展機遇面前,動力電池企業正面臨著市場集中度提高、補貼退坡、價格下降壓力極大、技術提升進程加快等諸多難題。淘汰賽升級形勢之下,有野心但缺乏實力的企業可能還沒看到勝利的曙光,就已經折戟于競爭對手面前。
對標領先企業,研究競爭對手突圍戰略、路徑,可以為決戰沙場提供參考。監測信息發現,近期關于特斯拉、LG、CATL、國軒高科、遠東福斯特、贛鋒鋰業(贛鋒鋰能)等動力電池企業的消息及新聞報道,透露出這些企業在技術路線、產業布局方面的5大新信號,且看下文:
1、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從單一轉向多元
目前動力電池類型有圓柱、軟包、方形三種,每一種電池類型有各自的優缺點,沒有一個完美的存在。現實中,因自身技術、客戶資源、產能規模等不同,有些企業專注走圓柱電池路線,有些企業專注走軟包或方型電池路線,有些企業則為了平衡風險或者擴大細分市場份額選擇全方位布局。
在2017年裝機量排名前20的企業中,實行多元化戰略進行全方位產品布局的典型代表有力神電池、鵬輝能源及億緯鋰能等,但億緯鋰能的軟包電池相較于其他兩種類型電池偏少。天能能源同時具備圓柱電池、軟包電池生產能力。
近期一些消息顯示,一些動力電池領先企業正在擴大除原先擅長技術路線之外的其他路線產能布局。1月17日,方形電池“大佬”國軒高科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透露,承接國家科技部300wh/kg高能量密度重大科技專項目前進展順利,公司已開發出三元811軟包電芯,能量密度到達302wh/kg,公司目前已開始建設相關產品中試線,計劃2019年開始建設產線。
1月19日,智慧能源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透露,公司未來將在江西宜春和江蘇宜興兩地打造包括圓柱形電池、軟包電芯和方形鋁殼鋰電池為主的總產能超20GWh的電池產業。智慧能源動力電池戰略承擔主體是圓柱電池領軍企業遠東福斯特。
其實除遠東福斯特外,另一圓柱電池國際巨頭松下也在拓展技術路線——卡位方形電池。去年4月,松下在華首家動力電池工廠——大連工廠宣布投產,該工廠主要生產電動車和插入式混合動力車使用的方形電池,預計項目達產后年產能可滿足20萬輛電動汽車的電池需求。
隨后不久,松下又公開宣布將投資1000億日元,在擁有純電動車用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的日本、中國、美國同時增產。其中,松下明確提出,在中國市場,將在大連原有工廠的基礎上,規劃建設第二棟廠房,該擴建項目投資額約數百億日元,預計第二棟廠房建成后,大連工廠整體產能將實現翻番。
2、掌控上游碳酸鋰的動力電池企業趨多
鋰礦資源之于動力電池企業的重要性,猶如汽油之于燃油車,這成為電池企業觸角伸及它的最重要原因。為充分保障、穩定自身供應鏈,不受原材料制約,搶占未來市場先機,電池企業有兩條出路:一是與碳酸鋰企業達成合作聯盟,加強深度綁定;二是跨過碳酸鋰企業,直接掌控鋰礦,找人代工,滿足自身需求。
此前布局鋰資源的典型電池企業有中信國安(盟固利),比亞迪、興能集團(劍興鋰電),贛鋒鋰業(贛鋒鋰電)、堅瑞沃能(沃特瑪)等。2018年1月以來,就有特斯拉、智慧能源(遠東福斯特)、新海宜等動力電池企業涉足鋰資源消息傳出。
1月30日消息,特斯拉正在與智利鋰礦巨頭SQM進行談判,雙方正在就鋰電池原材料投資進行磋商。智利產業發展機構執行副總裁EduardoBitran對外媒表示,特斯拉有望同意在智利建造一家鋰(lithium)電池原料工廠,為其電動汽車鋰電池組件提供高品質的鋰原料。如果這筆交易達成,這將標志著特斯拉首次進入鋰電池原料市場。
1月12日,智慧能源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遠東智慧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擬以貨幣方式出資2億元增資江西南氏鋰電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南氏鋰電”),交易完成后遠東智投持有南氏鋰電10%股權。南氏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擬以貨幣方式出資2億元增資遠東福斯特,交易完成后南氏實業持有遠東福斯特10%股權。
智慧能源對外透露,公司與在中國云母鋰儲量最大的宜春設立的碳酸鋰生產企業南氏達成戰略入股協議,南氏規劃碳酸鋰產能4萬噸,同時南氏將參股遠東福斯特成為股東,有效保證了電池上游原材料的供應。
1月初,新海宜公告稱,公司與深圳國澳礦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及國澳基金全體原合伙人簽署了合伙協議和投資協議。公司擬以自有資金3000萬元參與投資國澳基金,作為有限合伙人,占出資份額的比例為5.6604%。
國澳基金的主要投向為收購加拿大魁北克省Molblan鋰礦60%-100%權益,并在加拿大境內建設鋰輝石采選廠、在國內建立碳酸鋰加工廠。截至公告披露日,國澳基金已完成Molblan鋰礦60%的權益收購。
3、“另辟蹊徑”布局固態電池/燃料電池
目前鋰電池占據著動力電池市場的主流位置,動力鋰電池領域的競爭正處于白熱化狀態,一些在動力鋰電池領域表現相對落后的企業選擇了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等路線,試圖“彎道超車”以搶占未來市場先機。
在國際上比較典型的是豐田,其最初堅定選擇鎳氫電池,近幾年才在必要車型上選擇鋰電池。2014年底,其推出了Mirai未來氫燃料電池車,且宣布在固態電池研發上有了重大進展;2016年12月與松下在固態電池方面共同研發,并最終在豐田的電動車型上大規模使用。
隨后豐田宣布在2030年前,純電車型及燃料電池車銷量達到100萬輛以上,并且在電池相關領域投資會超過130億美元,另外2020年前投放10款電動車,并且有可能就是使用固態電池的車型。有分析認為,豐田全力研發固態電池及不遺余力地推廣燃料電池,為的是不讓豐田成為電動車新領域中的落后者,兩條不同路線是為了平衡風險所作的選擇。
國內在固態電池及燃料電池領域表現比較積極的是贛鋒鋰業、雄韜股份。2017年贛鋒鋰業通過引進寧波材料所的許博士團隊,正式切入到固態電池板塊,實驗室技術已經取得突破,計劃投資2.5億去做一條中試生產線,規模在億瓦時級以上。
近日贛鋒鋰業在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公司6億瓦時的動力電池目前正在做客戶的測試認證的工作,2017年有少量訂單。這條線主要用于對接下游客戶需求,培養鍛煉管理團隊,積累經驗。未來重點是要配合下一步的固態電池的生產線。
2017年9-12月,雄韜股份先后投資超過100億元設立多家主營氫燃料電池研發生產的全資子公司,以及在武漢建設首個氫燃料電池產業園,并將與南京金龍、東風特汽等合作開發、生產氫燃料電池大客車。
4、LG化學/松下等國際巨頭對本土企業形成沖擊
前文提到松下在大連投產并宣布擴大方形電池產能。近日在剛剛結束的CES展上,松下總裁津賀一宏公開表示,松下正在考慮在華籌建新工廠,目的在于為特斯拉生產配套電池,合作形式將與兩者在內華達州的超級電池工廠類似。
此外,松下位于無錫的基地也打算將觸角伸向低速車及微型車電池,其2017年底宣布將在無錫原數碼圓柱基地,大量生產電動摩托和低速電動汽車等使用的車載電池,并計劃2018年開始,通過當地的電池制造商向中國企業供貨。有分析認為,松下在中國的布局力度比三星SDI、LG化學等韓國企業當年的動作還要激進。
統計數據顯示,LG化學在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了5648臺,位列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電池裝機電量第19位,配套車企包括上汽通用、浙江豪情汽車、一汽大眾和上海汽車等。
業內人士分析,在當前對外資企業較為不利的環境下,松下、LG化學尚能夠打開突破口。隨著補貼大幅退坡直至全部取消,包括三星SDI、LG化學、松下等日韓電池巨頭或將憑借著質量、成本和技術優勢,在未來獲得大量動力電池訂單,從而對中國電池企業產生巨大沖擊。
5、加快推進鋰電儲能市場應用進程
近年來,鋰電儲能發展呈逐步升溫趨勢,領先動力電池企業都將儲能視為必須拓展的一個潛在龐大應用市場,紛紛展開前期布局。客觀來看,目前制約鋰電儲能市場化推廣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壽命、可靠性及安全性。慶幸的是,動力電池需求和技術發展的推進,鋰電儲能技術提升和成本下降也會很快。
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在2017高工鋰電&電動車年會上表示,鋰電儲能市場拓展方向有:1)存量應用的升級替代,根據鋰電儲能系統的性能與成本,部分領域使用的傳統儲能系統將被具備高性價比的鋰電儲能系統取代;2)新型應用的開拓發展,在前述應用領域中,創新運營模式將促進鋰電儲能市場產生爆發式的發展。
在黃世霖看來,2018是一個合適的時間啟動鋰電儲能必要的技術與運營模式示范與推廣。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要挖掘出在這個領域有想法、有志于做好運營的人。”黃世霖還說道,我們提供產品技術平臺,他負責運營。雙方結合起來,只要在一個城市成功實施,就能在中國其他城市迅速全面擴散,這也意味著儲能市場爆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