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中談到天然氣保供問題時,點名表揚上海,“在儲氣能力上,上海已做到15天左右的儲氣水平”。在此之前,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理事長助理遲國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從目前的保供情況看,我國僅有8個城市未發生“氣荒”,上海便是其一。
我國首家液化天然氣(LNG)O2O平臺好氣網總經理周濤告訴記者,上海天然氣供需能長期維持平衡,得益于多元立體的供應保障體系。“目前上海擁有6路氣源和2個LNG接收站,完全可滿足上海市的天然氣消費需求。”
據上海燃氣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上海擁有東海平湖天然氣、西氣東輸一二線、洋山進口LNG、川氣東送、中石油如東天然氣共計6路氣源通道,構建形成了“多元結構、海陸并舉”的供應體系,年天然氣供應規模約80億立方米。而在這6路氣源中,洋山LNG的進口氣和西氣東輸氣源是絕對主力氣源。
與此同時,上海還建有五號溝和洋山兩座LNG接收站,共擁有8個儲氣罐,罐容達80萬立方米以上,可存氣量約4.8億方。“按照上海市日均天然氣消費量2000萬立方米算,15天的儲氣量為3億方,兩個LNG接收站的罐容完全足夠,還具備一定外輸能力。”周濤說。
1月中下旬,上海遭遇寒潮天氣,用氣量連創歷史新高。據上海燃氣集團資料顯示,當時最高日供應量達到3600萬立方米。若按此消費量測算,上海的儲氣能力約13天,遙遙領先其他城市。
另外,據記者了解,上海還注重天然氣管網建設的規劃引領作用,早在2000年便開始組織編制高壓、超高壓管網專項規劃,并在后續建設過程中堅持“一張網”政策,目前已擁有完善的城市管網體系。“上海天然氣管網已基本實現全覆蓋。”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
但業內專家指出,考慮到與其他城市存在內外部條件的巨大差異,上海構建多氣源供應保障體系以及自建儲氣設施的成功經驗難以大范圍推廣。
首先,城市間采暖需求和峰谷差存在差異。“上海不像北京地區有冬季采暖需求,上海全年的天然氣消費量比較穩定,供應保障性較高。”周濤以北京舉例,“上海和北京的人口數量差不多,但北京年用氣量約為200億,是上海年用氣量的兩倍還多。上海日用氣量約2000多萬方,高峰期3000萬方左右,而北京低峰期1000多萬方,高峰期超1億方。”
其次,在國家政策、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上,上海擁有其他城市不能比擬的優勢。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氣結構上,遲國敬指出,上海民用、商用、工業和發電用氣各占約25%,用氣結構的合理性利于其統籌規劃天然氣供應的保障工作。而去年,北方地區“煤改氣”工程的大規模推廣和實施使得部分地區用氣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再加上冬季供暖需求,“氣荒”隨之頻發。
據了解,至2020年底,上海規劃再新增俄氣、進口LNG第二海底管線兩個氣源通道,并進一步增強6.0MPa管網的環通性,形成100億方的天然氣供應規模。同時,“上海正在按照國家建設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的要求,結合上海天然氣保供實際情況,思考天然氣安全與發展的平衡問題,研究中遠期的天然氣發展定位和保障能力建設。”上述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