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財政局日前舉辦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培訓班上,相關負責人透露了財政部即將推出第四批PPP示范項目的消息。業內預測,新一批項目將兼具引導扶持與穩增長的作用,隨著我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新能源、焚燒發電等原本占比不大的能源領域項目將得到發展。此外,包括養老、體育等在內的幸福產業也將在財政部的引導之下迎來立項高峰,而出于穩增長和地方政府訴求等原因,交通運輸、市政工程等領域項目仍是立項重頭戲。
在目前業界普遍認為有望成為第四批PPP示范項目重點的幾大領域之中,能源與養老都是之前占比不高,本次數量可能出現明顯增長的行業。記者查閱發現,能源類PPP項目在過往幾批示范項目中的占比一直不大。我國公布的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共516個,占比16.3%。但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中入庫項目共11784個,其中,入庫的能源項目僅208個,占比1.8%。
針對示范項目占比在不斷提高、全國入庫項目占比卻依舊較低的狀況,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加大力度治理城市環境,不僅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也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優化能源產業結構,降低燃煤發電的比例,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這是我國推廣新能源項目最核心的原因。但由于清潔能源的利潤率尚不算高,PPP模式就成為了推廣此類能源項目最可行的方式之一。
據了解,目前已經立項的能源PPP項目多集中在新能源汽車充電網、新能源產業園、垃圾焚燒發電等領域。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PPP項目之所以引起重視,主要由于我國的電力能源整體供大于求,為了發展能源經濟,促使能源經濟結構轉型,一方面,需要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關閉,減少燒煤的電廠;另一方面,促使產業結構轉型不僅要去產能,還需要政府引導推動能源結構性替代,減少煤炭資源的同時增加其他可再生能源。
“現在立項的新能源PPP項目很多都是城市的配套項目,主要用于環境治理”,韓曉平以社會效益較高的垃圾焚燒發電為例指出,目前我國很多城市存在“垃圾圍城”現象,垃圾作為一種擺錯了位置的資源,可以用于發電供熱、熱電聯產。而我國很多城市目前仍在通過燃煤來進行熱電聯產,如果通過垃圾焚燒發電,既可以減少垃圾對環境的影響,還可以增加能量供應,因此城市周圍的垃圾被視為新能源。此外,業內人士還舉例稱,利用污水處理廠的淤泥發展沼氣發電及利用垃圾填埋場產生的甲烷發電、城市的電動大巴及天然氣大巴的普及都是減少城市霧霾、改善城市環境的有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