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也被譯為公私合營合作伙伴關系,是指政府與各類社會資本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紐帶,共同為此類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的合作模式。
防風險 促改革
《通知》針對PPP項目公司融資特點,給予了充分的政策創新支持:一是拓寬了投資渠道,明確保險資金可以通過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形式,向PPP項目公司提供融資。二是創新投資方式,除債權、股權方式外,還可以采取股債結合等創新方式,滿足PPP項目公司的融資需求。三是完善監管標準,取消對作為特殊目的載體的PPP項目公司的主體資質、信用增級等方面的硬性要求。四是建立綠色通道,優先鼓勵符合國家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脫貧攻堅和河北雄安新區等發展戰略的PPP項目開展融資。
嚴格把控風險閘門,積極防范投資風險,《通知》特別指出,投資計劃投資的PPP項目還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是屬于國家級或省級重點項目,已履行審批、核準、備案手續和PPP實施方案審查審批程序,并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PPP項目庫或財政部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二是承擔項目建設或運營管理責任的主要社會資本方為行業龍頭企業,主體信用評級不低于AA+,最近兩年在境內市場公開發行過債券。三是PPP項目合同的簽約政府方為地市級(含)以上政府或其授權的機構,PPP項目合同中約定的財政支出責任已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和中期財政規劃。所處區域金融環境和信用環境良好,政府負債水平較低。四是建立了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預期能夠產生持續、穩定的現金流,社會效益良好。
《通知》明確了對PPP項目、主要社會資本方和政府方的監管要求,保障項目合法合規,控制項目建設和運營風險;強化投資計劃管理,明確受托人管理職責,把風險管理責任交給市場主體,并完善保險資金退出機制;建立外部專家風險評估機制和監管聯動機制,充分揭示、披露和監測投資風險。
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星接受《中國保險報》采訪時表示,保險資金參與PPP項目前景廣闊。對于保險資金而言,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積極探索創新投資模式,把握好保險資金投資PPP的重要發展機遇期,有效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
保險資金與PPP模式天然匹配
截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向社會公開推介了三批PPP項目,推介項目共計3764個,總投資金額6.37萬億元。其中,已有1400個項目簽約,簽約項目投資金額合計2.4萬億元。從項目數量來看,簽約率為37.2%,從投資金額看,簽約率為37.7%。PPP模式正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7年3月末,財政部PPP項目庫全國入庫項目12287個,總投資14.6萬億元,其中已簽約進入執行階段項目1729個,總投資2.9萬億元。
《通知》的發布,為保險資金參與PPP項目投資提供了有效路徑,有利于解決PPP項目公司融資難的瓶頸制約,支持PPP項目推進。同時,《通知》滿足了保險資金配置需求,實現行業效益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雙贏。保監會表示,將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投資比例、償付能力等配套監管標準,推動相關政策更好地發揮效果。
從保險資金自身特點以及運用要求上看,保險資金與PPP項目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具體看來:一是期限長。保險資金尤其是壽險資金屬于長期負債,具有期限較長的特點,為了滿足資產配置需求,保險資金一般投資長期限的項目,這與PPP項目一般10-30年的長期資金需求完全契合,具有其他資金方不可比擬的優勢。二是規模大、供應穩定。保險資金規模較大,且資金來源具有穩定性,無論是在資金緊張時期,還是在資金寬松時期,保險資金都能成為PPP項目可靠、穩定的資金供應方。三是安全性要求較高。保險資金對安全性的要求較高,這與PPP項目尤其是項目回報機制為“政府付費”或者“使用者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的PPP項目,即結合政府信用的PPP項目的投資特征高度匹配。四是收益性要求適中。與安全性要求較高相適應,保險資金對收益性的要求相對適中,追求中等、穩健的收益水平,這與PPP項目的成本特征高度匹配。
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威對《中國保險報》記者表示,保險資金以PPP模式參與基礎設施投融資,可以分享地方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成果。同時,發揮保險社會管理職能,發揮“穩定器”和“安全閥”作用,從“消化過剩產能、降政府債務杠桿、補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增進經濟運行效率”等多個維度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提升公共事業運營效率。
肖星也表示,保險資金參與PPP項目投融資具有獨特優勢,如果在風險控制、交易結構、收益分配等方面做好平衡,保險資金將是PPP項目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保險資金參與PPP需關注三點
不容忽視的是,目前來看,一方面,社會資本良莠不齊,是否能夠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充足資金供應仍然存疑;另一方面,作為擁有大量長久期資金的保險公司又存在大類資產配置的壓力。保險資金參與PPP項目的各類投融資路徑成為金融市場熱議的話題,如何實現保險資金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長期、穩定、友好合作?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直投部總經理趙暉提示了保險資金參與PPP項目投資需要關注的三大要點:一是依法合規,“做真PPP”。從領域適用、主體合法、期限符合、論證充分、風險分配合理等維度嚴把“合規”關。在概念上、源頭上要依法合規,拒絕“偽PPP”或者“帶病的PPP”。優選入財政部或者發改委PPP項目庫的項目,特別是入示范庫的項目。二是根據自身特點,找準細分領域定位。根據保險資金期限長、規模大、收益適中的特點,在項目回報機制上,建議重點關注嵌入“政府支付責任”的“政府付費”或者“使用者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類型;在行業上,重點關注重大工程類,特別是軌道交通、公路橋梁等領域,以及重大公共服務類,特別是醫療、養生等領域。但不同種類保險資金的特點又有所不同,比如壽險資金相對期限較長,成本較低,財險資金則相對期限較短,成本適中。因此,應選擇符合自身資金特點的細分項目。三是關注合理回報。合理的投資回報率,是作出PPP項目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也是核心問題之一。在實踐中,不同回報機制、不同行業領域的PPP項目,財務基準收益率應有所不同,保險資金應根據自身實際,選擇不同的PPP項目。需強調的是,PPP項目對于創新驅動、延伸主業具有顯著效果,應結合對當地產、壽險的拉動作用考量綜合收益。
趙暉表示,PPP模式將政府公共基礎建設、實體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資本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完善政府財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激發市場活力,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社會資本投資機制。他引用《人民日報》對于PPP改革的闡述稱,“改革不會一蹴而就。PPP項目都是長周期,對項目的落地開花要有足夠耐心。在改革中,也要帶著一股拼勁和韌勁,積極作為,闖開新路。只有如此,才能克服困難和挑戰,收獲更豐美的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