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學規劃嚴格評估,確保PPP項目可行性
郁南縣堅持規劃先行,在項目發起階段嚴格按照省PPP模式建設操作指引進行評估,確保項目可行性。前期重點抓兩項工作。一是科學規劃建設項目。根據《加快推進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方案》,郁南縣結合實際,提出到2017年底,新建l4座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完善縣城區和2個中心鎮污水收集管網、903個農村污水設施及配套管網;112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后續維護;15個中心村人居環境綜合提升。二是嚴格評估支付能力。通過公開招標,聘請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作為該PPP項目的咨詢機構。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對項目進行經濟評價、可行性研究、物有所值評價及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縣里研究了近五年財政預算收支情況,認為項目建設總投資如果控制在5億元左右,政府年付費低于5000萬元,包括政府的其他公共服務支出不超過2.42億元,占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42億元的8.48%,才適宜采用PPP模式。為防止競標企業漫天開價,項目采取最高限價方式,超過最高限價的,投標文件整體被拒絕,保證項目支出在財政能力承受范圍之內。
二、穩定社會投資方預期,增強項目吸引力
郁南縣主動對社會投資方的核心關注點作出回應,增強項目吸引力。一是把污水處理項目列進民生實事,對社會做出承諾。成立PPP項目領導小組,明確發改、財政、建設、環保等部門職責,提出工作要求和目標任務。縣黨代會、人大會都把建設污水處理系統作為十件民生實事,向全社會公布,展示出推進項目的決心。二是降低收益不確定性風險。據測算,農村污水處理PPP項目收益率只有5%,加上農村使用者付費存在不確定性風險,收益率可能更低。為此,郁南縣政府承諾承擔全部直接付費責任,與社會資本簽訂30年合同,每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償還相關運行、投資回報、財務等費用。三是政府不參與股份。采用DBFO模式,即把項目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的全過程、一體化交由社會資本,政府不入股項目公司,使項目真正形成“一套嚴密的政府購買服務模式、一條完善的企業一體化運作路徑、一套科學的第三方監管體系”。通過這些措施,污水處理PPP項目吸引了全國多家水務、環保行業龍頭企業的投資興趣,最終有11家企業(聯合體)參與競標,重慶康達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廣東亮科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聯合體)勝出。
三、積極解決用地、融資等問題,推動項目順利建設
用地和融資難是PPP項目普遍遇到的問題。郁南縣在項目推進過程充分考慮到基層群眾和金融機構的訴求,關鍵環節請他們共同參與,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用地方面,因地制宜利用各村的廢棄水塘和低洼地,采用“無動力厭氧池+人工濕地+生態穩定塘”或“無動力厭氧池+人工濕地工藝”污水處理模式,盡量少占或不占用群眾用地。組織各村支部書記和群眾代表到項目示范點實地考察,使群眾親眼看到污水治理的效果,在觀念上實現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轉變,競相申報試點項目。目前,14個鎮區污水處理站、903個村污水處理設施的用地問題,相關鎮、村均作出免費供地的承諾并在一定范圍內公示,國土部門予以確認。融資方面,從項目總體立項階段就邀請農發行參與設計,在項日競爭性磋商過程中,農發行提出了專項建設基金按照固定利率1.2%的價格投入以及PSL抵押補充貸款執行4.145%的年利率兩大優惠政策,社會資本予以接受,雙方達成融資意向。用地和融資兩大難題解決后,2015年10月全縣農村污水處理工程正式啟動建設。按照計劃,2018年1月全縣污水處理PPP項目將正式運行。項目實施后,預計每年COD削減量703.75萬噸.氨氮削減量達114.33萬噸。
四、健全項目監管機制,約束社會資本方行為
郁南縣加強對PPP項目的監督管理,建立全過程的工作機制。一是加強項目運營考核。克服重項目建設輕運營服務傾向,建立了一套科學完整的考核指標體系。比如,不僅設定污水收集率、污水濃度、污水量等指標,還增加場景性描述,要求無污水外泄入河,無地面污水聚集;引入公眾監督,對運營績效評價設置“社會綜合評價”項目,公眾評價結果直接影響項目付費。二是建立退出機制。在項目設計階段,就考慮到社會資本因各種因素退出合作領域的可能性。為此,在合同書設置“履約擔保”條款,要求合同生效日期前或者同時,項目公司提交履約保函5000萬;在項目開始運營前,出具1000萬元維護保函。此外,還建立“違約、提前終止及終止后的處理機制”,確保公共利益得到最大保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