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和主陣地,事關人民群眾切身根本利益,同時也是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重點領域。在環境保護領域推進PPP模式,不但能夠有效拓寬環保投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而且能夠大幅提升環保項目建設與運營的專業化水平,有效提高環保投資效率與公共服務質量。
環境保護的核心是實現環境質量改善,采用PPP模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建立科學合理的依效付費機制,不但能夠提高合作周期內社會資本污染治理的持續動力,確保環境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而且通過績效考評能夠倒逼環保產業準入門檻的提高,促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但在實際實施中發現,環境PPP項目設計中存在對預期環境治理效果關注不夠的突出問題,項目實施的環境效果尚未成為PPP模式設計和實施中首要考慮的問題,這將成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履行合同的重大風險之一,同時也是能否實現預期環境效益的重大隱患。
為進一步發揮依效付費機制在環境PPP項目實施中作用,實現預期環境效益,依效付費機制的設計中尤其需要關注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要強調項目之間的關聯性。在環境PPP項目中,多個項目打捆實施的綜合整治項目較為普遍。在項目整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項目之間的關聯性,如項目的實施對改善某一區域/流域環境質量均具有貢獻性,或者通過同一類型的項目實施實現PPP項目的規模效應,以降低社會資本建設與運營成本,提高收益能力。將相互之間缺乏關聯的項目整合成一個PPP項目實施,其績效目標就難以合理確定,環境效果也將無法保障,因此要盡量避免將不同類型的項目、相互之間缺乏關聯性的項目生硬的捆綁到一個PPP項目中。
二是績效指標的設計要與當前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管理要求相適應。強化環境質量改善,順應了人民群眾的強烈期盼,是環保工作的根本。“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均提出了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的要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更是提出了六項環境質量約束性指標。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效果時代,將以環境質量考核來衡量各地環保工作。各地在環境質量考核的壓力下,勢必會通過PPP項目績效考核傳導給社會資本方。環境PPP項目的績效考核指標要充分考慮環境管理的特點,要更加強化結果導向而非過程管理,要更加強化環境質量改善而非僅僅達標排放,以確保政府對社會資本的績效考核要求與環境管理要求方向相一致。
三是績效目標的確定要充分考慮階段動態性。按照相關規范要求,PPP項目合作周期一般不少于10年,多則30年。在如此之長的項目合作周期內,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具有階段性的動態調整,短期內可能是實現環境質量一定幅度的改善,長期而言環境質量要與環境功能區目標要求相適應??冃繕说脑O定不但要考慮目標的可達性,更要充分考慮不同階段目標要求的動態性,不能將短期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作為一成不變的考核要求,要盡量讓社會資本對合作周期內政府績效考核方面存在的風險有充分的認識。
四是績效考核結果要與政府付費全面掛鉤。目前環境PPP項目中政府付費往往分為可用性付費與運營績效付費,可用性付費與工程項目完成質量掛鉤,而不考慮項目設施或服務的實際需求,運營績效考核大多僅僅與運營績效付費掛鉤。但對環保PPP項目而言,運營績效付費占政府付費總額的比例普遍偏小,僅將運營績效考核與其中的運營績效付費掛鉤,很難確保項目運營要求得到全面落實,環境質量改善效果也將無法保障。因此,對環境PPP項目而言,要將績效考核結果與政府付費全面掛鉤(可用性付費+運營績效付費),提高社會資本持續運營動力,真正實現政府資金從買工程向買效果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