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目前,PPP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財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日前在“中國PPP良好實踐”國際研討會上這樣表示。
去年以來,PPP項目落地增長迅猛。據財政部副部長、PPP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史耀斌介紹,于2016年落地的PPP項目數量和規模較2015年增長4倍多,今年一季度PPP仍然保持項目落地加快的良好態勢,落地項目凈增長28%。
經過3年多的努力,我國PPP改革成效顯著,而在這一進程中,商業銀行作為資金融通的重要媒介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PPP成為商業銀行貸款的一個重要去向之時,商業銀行會面臨哪些風險?PPP政策法規的完善是否指日可待?PPP能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顯身手?可以肯定的是,隨著項目落地加速,PPP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變得日益迫切。
PPP信息披露被強調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4月末,浦發銀行跟蹤推進的PPP項目超過200個,項目總投資金額超過5000億元。
專家表示,PPP項目往往投資金額較大、投資回收期長,強調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社會資本。商業銀行可以充分發揮資源配置樞紐作用,引導信貸投向,有效撬動社會資金進入PPP領域。“這也是國務院43號文對政府融資平臺業務進行限制后,商業銀行適應形勢變化、主動求變、推動自身轉型變革的必然要求。”亞洲開發銀行PPP高級官員肖光睿表示。
作為推動PPP項目加速落地的重要方式之一,PPP資產證券化已駛入快車道。繼3月10日首批4單PPP資產證券化項目落地之后,第二批8個資產證券化PPP項目推薦清單也已于近日出爐,由國家發改委向證監會推薦。
多數專家對此分析認為,加強PPP信息披露已是當務之急。“若能夠在PPP信息披露方面進一步完善機制,未來銀行間市場將為推動PPP項目落地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業務創新部主任徐光表示,“今年下半年會有更多項目落地,要把信息披露的工作做深做實,同時利用好更多的銀行間市場資源,推動項目的實施落地。”
至于銀行如何參與PPP項目的資產證券化,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吳偉軍表示,一是可以通過信托等通道,用表外資金購買PPP資產證券化產品;二是銀行的非銀業務部門可以參與PPP資產證券化的產品設計和承銷。
“2017年是整個PPP和金融市場創新元年。”資產證券化業務線聯席主管劉煒敏表示,今年一季度完成的首批PPP證券化嘗試,主要是構建以投資人需求為導向的PPP信息披露體系。對于PPP信息披露機制的完善,一是希望建立多層次信息披露體系;二是強制披露和自愿披露有效結合,區分信息的投資決策功能和信息發布功能;三是對于預測性信息應審慎披露,尤其是對于關鍵性投資預測信息建議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合理監管。
政策法規漸趨完善
據了解,在推進國內PPP項目發展的官方文件中,最常被提及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盡快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近3年來,我國PPP相關政策不斷完善。財政部積極參與PPP條例起草修訂,目前條例初稿已完成,準備公開征求意見。據悉,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配合國務院法制辦加快推動條例出臺,與此同時,財政部、央行、證監會將于近期聯合發文,進一步明確PPP資產證券化的條件、標準、程序,突出市場化導向。
事實上,盡管近幾年PPP在我國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但總體來講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建設、運營、融資各方面的風險分擔機制,PPP項目持續時間長,面臨的外部環境容易發生變化,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亟須一套完善的風險分攤和再談判機制,以便參與各方合理分配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初,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司法部、央行、銀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嚴禁地方政府利用PPP變相舉債。該通知要求,地方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諾回購社會資本方的投資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擔社會資本方的投資本金損失,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會資本方承諾最低收益”。
“在地方融資平臺下,債務多擁有隱性政府擔保,而在PPP模式下,融資主體從地方融資平臺和大型國企變為項目公司,還款來源從財稅收入、土地收入變為經營收入,政府不參與融資,不提供兜底,不為PPP承諾隱性擔保,而公益性資產不能用于抵押,對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手段提出了新挑戰。”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楊榮表示,PPP項目融資周期較一般工商企業貸款更長,對于主要以中短期存款為負債來源的商業銀行來說,存在著期限錯配的風險。
對于如何防控風險,浦發銀行北京分行投資銀行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商業銀行參與PPP項目,風險是可控的。就浦發銀行而言,對于PPP項目的風控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制度、機制,加強項目準入和立項審核管理,對業務開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證;二是對項目準入類型、地方政府層級進行限定,主動介入政府層級比較高的,特別是對納入到國家示范項目的PPP項目提供優先支持;三是加強與具有施工能力、建設能力的社會資本方合作,降低項目建設竣工的風險。
金融創新助推PPP發展
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楊少林此前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將中國與60多個沿線國家聯系起來,這一寶貴的機會,為PPP地區合作和互聯互通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建設必然需要與各國合作,采用PPP模式實現共同建設也是一種必然趨勢,這將為我們的企業‘走出去’提供條件。”中國財政學會PPP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潔表示。
據了解,從各國PPP項目發展實踐看,持續的融資能力是PPP項目成功的關鍵,商業銀行的傳統信貸模式難以完全滿足需求。專家表示,這就需要商業銀行結合PPP項目特點,創新金融產品,提供涵蓋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
事實上,早在2015年1月,浦發銀行就設計了全方位產品組合、市場推廣和客戶服務模式,在同業中率先推出《PPP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在支持PPP模式的過程中,浦發銀行積極發揮自身的特色優勢,包括為PPP項目設計和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實現PPP全流程專業服務、設計靈活的總分行聯動機制等。
截至目前,浦發銀行跟蹤推進的PPP項目超過200個,項目總投資金額超過5000億元。項目分布領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特別重點支持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浦發銀行北京分行目前已初步形成《PPP重點客群及產品視圖》,正在積極推進與優質施工運營類央企及北京市屬國企PPP基金和項目方面的業務合作。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該行北京分行正在推進的PPP項目共7個,項目總投資規模達390.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