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特色小鎮的發展離不開金融資本的支持,昨日,在京召開的“健康中國2030”高峰論壇探討了在健康特色小鎮建設中如何實現“大健康”產業與金融資本的有效結合,與會專家提出基金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并認為健康特色小鎮將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
中國并購公會秘書長、惠農資本合伙人董貴昕表示,健康特色小鎮的建設和落地,必須走產融結合的創新之路。
“產融結合是要實現產業和資本雙輪驅動,金融資本要以戰略視角布局實體經濟,除財務性投資外,還包括股權投資、戰略性參與投資等,通過這種手段,有力推動資金由虛轉實。”具體到健康特色小鎮的建設上,董貴昕表示,“健康特色小鎮包括醫療、醫藥、設備、養老養生等方面,金融手段包括融資租賃、信托、信貸、基金等方面,只有形成由產到融,由融到產的雙向良性互動,才能切實推進健康特色小鎮的戰略實施。”
不過,談及PPP項目中產業基金在特色小鎮中的作用,天津星云股權投資基金創始合伙人王樹海表示,基金只是一種融資工具,大部分資金還是來自戰略投資人,即基金運營方,但根據基金的風控措施要求,如果項目產生的收益不能平衡該基金成本的話,財務投資人就會要求運營方進行補償。
“因此,這就要求產業基金真正的收益要來自產業運營化,所以特色小鎮最重要的特色是產業。如果沒有產業,特色小鎮無從談起,只有產業建成后,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才能建起來,否則就沒有回報。”王樹海說。
而對于特色小鎮中的PPP模式失靈,王樹海表示,PPP項目一般包括策劃、咨詢、投資、融資四個環節,其中項目失敗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四個環節的割裂。“尤其是第一個環節,如果前期策劃不好,后續很難落地,就如同蓋樓沒有打好地基。”王樹海強調。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出臺和第二批特色小鎮試點的即將公布。董貴昕認為,健康中國和特色小鎮的結合意味著健康特色小鎮兼容了兩個國家戰略,發展空間無限,是未來的投資風口。
健康特色小鎮不同于行政建設的單元鎮和產業園區,有其獨特功能和內涵。董貴昕提出了健康特色小鎮的六種形態。一是金融形態,要有投資強度,一般特色小鎮的平均投資規模在30億元左右;二是產業形態,必須有產業引入,形成人口集聚,常住人口通常在3萬——5萬左右;三是科技形態,有現代化設施和服務,構建智慧型、環保型、科技型小鎮;四是物理形態,要有建設半徑和土地半徑;五是政策形態,用政策引導產業集聚和產業發展;六是運營形態,小鎮要產生收入,形成消費和稅收的城鎮體。
董貴昕表示,健康特色小鎮的開發路徑,要以市場化為主導,進行系統化的整體運營,以健康為主題。針對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易產生的規劃不清晰,重復建設和產業空心化的問題。發改大講堂副秘書長周強指出,必須發揮市場的作用,打破國家的大包大攬,財政不能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