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長江黃岡產業基金完成對湖北綠宇環保有限公司首輪10億元的股權投資,這是長江黃岡產業基金上月發起設立以來,投資的首個項目。
誰也沒想到,速度這么快。看起來,基金在孕育的同時,便瞄準了這一項目。長江黃岡基金總規模60億元,由湖北省長江基金認繳24億元,黃岡市政府認繳36億元。
湖北綠宇環保有限公司是由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在黃岡規劃建設年處理量100萬噸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再利用基地——這是個典型的循環經濟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35億元,年產100萬噸長絲、面料。
被認定為環保項目,得到環保產業基金的注入,項目無疑是幸運的。
湖北綠宇環保公司副總經理張朔說,黃岡進行股權投資的承諾,堅定了總部的投資決心。原計劃分3期建設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再利用基地項目,已改為集中投資,同步推進,力爭兩年內達產。
帶著使命的環保產業基金
投下10億元的股權投資,長江黃岡基金儼然是項目當事人的“天使”,因為對于資本來說,兩年的回報期是漫長的,從逐利的角度上,很難解釋這一行為的合理性。只有當人們認識到,這一投資行為的背后,是政府進行環保投資的施政目標時,才顯得合理。
資本總是能讓很多看起來不相干的人和組織,走到一起來。一個規模達100 億人民幣環保產業基金,攪動了6月的中國環保圈。
最近,在經濟大省江蘇,一個名為江蘇“263”環保產業基金組建完成。這個基金宣稱要充分發揮資本、融資、財務管理、政府合作等優勢,將資金投向江蘇省內環境整治項目,包括土壤治理和水體治理等,參與有關 PPP 項目。
項目的參加者,有常州天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天晟新材)、江蘇民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蘇商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等一眾實業企業家金融機構。
天晟新材與環保并沒有直接關系,這家公司主要從事高分子發泡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產品很早就進入了風力發電、軌道交通、船舶制造、節能建筑等領域。基金名稱里的“263”,帶著鮮明的政府導向。2016 年,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兩減六治三提升”行動,旨在兩三年內解決影響環境質量改善的突出問題,盡早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根本性好轉,促進江蘇省環保產業發展。
具體說來,“兩減”即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和減少落后化工產能;“六治”,即重點治理太湖水環境、生活垃圾、黑臭水體、畜禽養殖污染、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和環境隱患;“三提升”,則是提升生態保護水平、提升環境經濟政策調控水平、提升環境監管執法水平。江蘇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此前曾介紹,江蘇是用煤大省,化工又是支柱產業,“兩減”的對象正是江蘇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突出的矛盾;而“六治”主要針對環境治理中的突出問題。比如,太湖是江蘇水治理的重中之重。
環保產業基金作為政府引導基金,近年來大行其道。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正在革除原來單純依靠政策補貼來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陳舊方式,轉而用設立各類政府引導基金,運用市場模式,來合理使用政府財力。
不論是東部省份還是西部地區,生態環保業無疑是各級政府重點扶持和傾斜的產業,眾多的河湖治理、環境整治,無疑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這時,即便財力再雄厚的政府,也難以再環保的各個方向上全面出擊,有限的資金如果平均分配,相當于撒了胡椒面。
在這種情景下,匯集民間資本成立環保產業基金,就成為了實現政策傾斜目標,有效使用財政資金的最佳選擇,環保產業基金由此迎來了爆發期。
環保產業基金熱潮涌動
環保產業基金,本質是政府性信托基金,其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資金。這種政府性基金的建立,可以體現出政府對于環境治理的決心,也有助于提高社會資本進入環境領域。
例如,一條河流的流域治理需要植樹造林,但是造林項目前三年一般沒有收益,以往財政投資是直接投入,但現在可以通過基金,發放無息貸款,待3年后造林項目產生收益了開始逐漸收回貸款,這樣,一方面能保證資金的使用效果,同時也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隨著環保市場的火熱及成熟,成立或參與環保產業投資并購基金,也成為不少上市企業分羹環保市場的手段之一。江南水務、環能科技、*ST華賽等共同設立的禹澤環境產業基金規模達到50億元;大禹節水成立的產業投資基金規模為50億元;中國天楹發起的產業并購基金規模為5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還有包括北控、首創、永清環保、萬邦達、高能環境等20多家環保企業設立了環保產業基金。
其中,產業基金規模較大的,有2016年永清集團與長沙銀行共建200億環保產業基金,這是湖南首支環保產業基金。根據協議約定,雙方達成200億元的綜合金融產品合作意向,以此共同推動全省綠色產業發展、PPP項目和環保領域項目建設。
今年4月份,陜西環保產業投資基金在西安落地,該支基金由陜西環保集團、陜西金融資產管理股份公司、杭州敦敏資產管理公司共同設立,三方將根據投資進度分期設立、分期募集總規模150億元的投資基金。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8月中旬,我國已有20只環保產業并購基金發起設立,共涉及19家企業,規模接近400億元。從基金規模來看,有五成以上的產業并購基金超過10億元。今年,這一熱潮仍在持續,重慶、寧夏、內蒙古等多省區市地方政府也通過財政設立了環保產業投資、發展基金,加速推進環保PPP等項目落地。
各地方政府建立的環保產業投資基金,根據各地不同的環境整治重點,有不同的投向。例如,重慶首期10億元股權基金,重點投向三峽庫區生態環保類企業和重大環保項目;寧夏自治區投入5000萬設立環保產業發展基金,推動各地采取PPP或者BOT等模式建設環保基礎設施;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選擇和包商銀行、內蒙古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筑集團、雙良節能上市公司4家企業發起組成“環保母基金”,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環保企業成長。
為環保項目找到便宜的資金
環保與資本的聯姻,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政治婚姻,讓環保和資本的結合甜蜜幸福,必須營造溫馨的氛圍。這便涉及到了環保產業基金的初心:有效地改善企業資本的供給,解決環保項目投資的資金來源問題。
在環保領域內,建立環保基金,儼然已成為當下解決環境問題的新方式。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曾對媒體表示,相對于傳統的PPP領域項目,比如鐵路、公路等,政府出資建立基金進行引導極為必要。
現實中,要實現一個環保目標需要大量資金,資金需要持續供給,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個資金平臺,基金在這一過程中相當于扮演了‘資金池’的角色,既可以把錢花出去,也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最大化聚合資金。
基金管理機構可通過建立基金,拓寬融資途徑,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包括銀行貸款、保險、私募股權,以及包含可續期債券、項目收益債券等債券工具,為環境保護持續吸納社會資金。
藍虹認為,現實中,環保企業往往只能使用一種或幾種融資工具,比如銀行貸款或者發行債券。環保產業基金進入,可以最大程度發揮這些融資工具的作用,更具靈活性。基金的投資方通常包含該領域內的專家,參與項目的運營管理,在提高項目運行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基金的投資風險。
我國社會資金采取PPP模式參與生態環境治理,主要是以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為主。但是,該融資方式一般適用于技術較成熟、預期收益較穩定、區域集中度較高及規模較大的環保項目,因而中低利潤型環保項目,仍然難以通過此方式融資。
那么,設立環保基金,能夠有效彌補PPP項目融資的上述缺陷。那些涉及某個區域和城市的山川河流的重大生態治理項目,單獨依靠社會資本,很難實現全覆蓋,總有些項目,是社會資本沒有動力參與的。
這種情況下,便可以設立環保產業基金子基金,包含PPP產業基金和PPP區域發展基金。前者專注于投資風險較高、處于初創期的企業,能為技術不成熟、預期收益不確定的環保項目提供融資;后者整合了一個區域內高、中、低收入的各類項目,通過項目包的整體收益來吸引社會資金,從而能夠為中低利潤環保項目,找到便宜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