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街頭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的臉。”
一句調侃的段子,隨著全國大范圍霧霾天氣的侵襲,不幸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而隨著這一情況的多次發生,如何治理空氣污染又屢次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
實際上,近段時間以來,以京津冀為代表的區域已在大氣治理上做出多個舉措,這其中包括關停一系列制藥、煤炭等企業,且自2013年始,中央與各地政府對大氣治理進行的資金投入,總額已超過千億元。
然而,根據中國清潔空氣聯盟(CAAC)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的直接投資共需1.84萬億元,現有的政府投資與此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這或意味著,在未來大氣治理上,民營資本的介入將是大概率事件。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業內人士認為隨著PPP項目的火熱,這一模式引入空氣污染防治或將奏效。但亦有專家對此表示,PPP并非萬金油,且只在局部領域才有大作用。
政府投入仍不足
自上周以來,新一輪霧霾不僅影響了以京津冀為代表的華北地區,更蔓延至全國12省市,影響面積達70萬平方公里。而隨著霧霾的時常“光顧”,如何治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我國對大氣污染防治采取行動計劃的開端,始自2013年《大氣十條》的發布。彼時,《大氣十條》制定了2013-2017年為考核時間,規定全國重點地區和城市必須在2017年前完成一定指標的大氣污染防治目標。
這刺激了各地政府進行大氣污染防治的決心,亦同步拿出巨額資金進行投入。以中央為例,由其設立的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從最初2013年的50億元一步步發展至2014年的98億元和2015年的106億元。
而除中央外,全國各地區域政府也同步對大氣污染防治進行了出資。其中,北京市在2013年、2014年分別出資28億元和62億元,并表態預計到2017年將共耗資7600億元用于空氣污染的防治。山東省亦不遑多讓,在2014年耗資12億元后,2015年則耗資53億元用于空氣污染防治。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梳理與粗略統計,自2013年以來的三年間,全國各省市出資用于防治空氣污染的專項資金,目前已經超過1000億元,且仍在持續地高額增長。這些資金大部分被用于補貼有關企業的改造。
實際上,除去出資外,以河北省為例的省份還對區域內的近千家高污染行業企業進行了關停限產,這些行業包括煤炭、鋼鐵、電力以及制藥等。
“關停限產并非治理空氣污染的長久之計,甚至是治標不治本的計劃。”北京一家國資券商環保行業分析師說,“首要考慮的仍是對傳統企業進行改變,但這涉及的資金巨大。”
根據此前中國清潔空氣聯盟與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等單位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7年間,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的直接投資共需1.84萬億元,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這三大重點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所需要的直接投資,則分別達2490.29億元、2384.69億元與903.58億元。
“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存在投資總量嚴重不足、過度依賴政府財政性投入、融資渠道單一等問題,如不能形成穩健有效的大氣行動計劃實施的投融資機制,大氣行動計劃實施所需的資金投入水平無法保障,則2017年三大區域以及全國大氣行動計劃目標難以實現。”上述報告指出。
PPP治霾待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的廣闊投資市場。
中投證券分析師徐闖表示,大氣治理在今后將處于高速發展邁入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十三五”期間的投資總額則將在8000億元左右,若去除淘汰燃煤小鍋爐(主要市場為新高效鍋爐或者燃氣鍋爐等替代),空間則僅為4725億元,較“十二五”的4000億左右增量較小。光大證券分析師陳俊鵬則指出,以大氣、水和土壤為主的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在“十三五”期間可達8萬億-10萬億元。
正因此,市場認為,時下最熱的PPP概念,在此前水務、土壤等領域起到巨大作用的情況下,也將對大氣污染治理同樣有效。
先河環保有關人士亦表示,以空氣質量檢測為主業的公司,也在去年由子公司與河北雄縣簽訂了一份投資18億元的包裝印刷產業VOCs治理項目協議。
除此之外,近日,中國PPP基金還與吉林、江蘇等9個省在北京簽署設立省級PPP基金的合作協議,其中前者出資385億元,后9個省共出資52億元,用于近164個具體的PPP項目,投向則包含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領域。
然而,亦有多位人士認為大氣污染防治與PPP之間的關系,并不如市場預測那樣緊密。
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大氣污染治理領域盡管政府鼓勵PPP來引進第三方治理,但目前效果并不明顯,“聲音很大,但效果并不理想”。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薛濤則認為,PPP并非解決一切問題的萬金油,只有在局部合適的領域才有大作用,而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卻不屬于合適范圍。
“空氣污染防治講究‘點源管理’,也就是從源頭上的工業治理和點上的社會治理同步結合,但這都不適合PPP模式的直接對接,因為無論源還是點,都只能由政府部門主導。”薛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而且與水務、土壤兩個領域不同,大氣不像污水、污土可以在地面存在,它并沒有存量污染,所以在商業模式上是找不到落腳點的。”
不過,薛濤亦給出自己的意見,認為防治大氣污染或可從三個層面著手,即第一步控制工業排放的超標行為,其次進行散煤、汽車等的治理,最后控制工業粗放的使用,“但這都很難,需要中央與地方的深度協調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