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研究院調查顯示,從投資額度看,環保類PPP項目中,國有企業所占比例約為72%,民營企業僅占28%。這其中,建筑承包商又占據了很大比例,使得專業的環保投資運營商被建筑施工企業擠出市場。
環保項目的專業化運營問題正在引發熱議。
E20研究院調查顯示,從投資額度看,環保類PPP項目中,國有企業所占比例約為72%,民營企業僅占28%。這其中,建筑承包商又占據了很大比例,使得專業的環保投資運營商被建筑施工企業擠出市場。
“環保公司是給環境治病的,一個人病了,誰到醫院愿意找一個不專業的大夫來看呢?”永清集團董事長劉正軍表示。
3月23日,在2017(第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上,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開孟也表示,幾年之后,環保PPP項目可能會面臨很嚴重的專業化運營的問題,對PPP各種違約會產生很重大的影響。
劉正軍建議,應該提高環保PPP項目專業度的門檻,把不專業的、投機的公司擋在外面。不過,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告訴記者,應該避免設置歧視性招標條件,而是通過在PPP考核付費體系中嚴格捆綁環境績效,從而避免企業有通過工程利潤短期套利的機會。
融資平臺的替代物?
李開孟表示,現在環保PPP主要的參與主體是建筑承包商和各種財務資金投資人,他們并不具備真正的運營能力。
“有些PPP不需要專業運營能力,比如高速公路,那無所謂。但環保不一樣,做環保PPP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所以必須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李開孟表示,“環保PPP非常重視公共服務的運營能力,而運營能力不是三兩天就能夠培育好的。”
李開孟表示,幾年之后,現在已經上馬的環保PPP項目將面臨很嚴重的專業化運營的問題,對PPP各種違約會產生很重大的影響。“也許目前還不突出,但這個問題將會很快出現。”
事實上,很多建筑企業會與環保企業組成聯合體。一位環保業內人士表示,“看看最近的中標公告,基本都是聯合體中標,其實就是大國企拉個環保公司成為聯合體,活都是環保公司干,大國企分錢。”
此位環保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這樣做的問題在于,項目的建筑利潤占了大頭,被建筑企業拿走了,環境服務卻沒有相應的回報。建筑企業通過工程利潤提前實現短期套利后,后續的風險則甩給了環保企業,可能造成項目違約和爛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