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先要代表中國政府對第十一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昨天晚上,我和施瓦布先生會面,大家共同回憶10年前在大連出生的夏季達沃斯論壇,如果說那個時候是一個嬰兒的話,現在已經成長,而且是在世界迅速變化的過程當中成長的。
我和施瓦布先生及夫人以及部分嘉賓一起走出會見室,眺望遠景,有一座青山,青山的表面遮了一層薄霧,我們在欣賞這幅圖景的時候就聯想到了當今的世界,這個青山就代表了世界的穩定性,人類的可持續性,人類文明的不可間斷性,而這薄霧可能代表著世界存在不確定性不穩定的因素。
我們召開今天這樣的會議,正是要在變化中用穩定性、用適應人類文明發展前景的創造性,來應對不確定性。
現在世界經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繼續發展,特別是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催生著新的產業、新的技術、新的業態,人類在過去任何一次工業或技術革命當中,都沒有像今天這樣有更多的機遇,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逆全球化的聲音在抬頭。
當前世界經濟有回暖跡象,但并不穩定。經濟復蘇的動力仍然不足,尤其是結構性的問題更加凸顯,地緣政治的風險還有所上升。但是,我認為正像我們昨天看到那幅圖景一樣,用中國話講,只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夠用穩定性來戰勝不確定性。當然,我們這個穩定性是在創新和變化當中持續增強。
在今年年初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深刻闡述了中國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維護自由貿易的主張。本次論壇以“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為主題,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縱觀世界歷史,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大躍升、人類文明大進步。這一輪工業革命,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孕育興起的,其速度、廣度、深度前所未有,也為各國經濟增長帶來了無限的機遇。但是如果舉措不當,那么也會在增長當中帶來包容性不足問題。
換句話說,就是公平性的問題。如果一部分人受益多、另一部分人受益少,而傳統產業和就業受到的沖擊又難以彌補,資本回報和勞動回報差距就會加大。解決這些問題,可以說不僅具有經濟意義,也有社會意義。
推動包容性增長能夠實現比較平衡的發展,反之就會導致部分勞動力和資源閑置,市場潛力難以充分發揮,社會和區域的分化就會凸顯,經濟增長也難以持續。實際上,實現包容性增長,就是增強社會公平性和發展普惠性;實現包容性增長,就是實現可持續增長。
與以往的工業革命相比,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因為以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不僅創造了新的供給和需求,大大拓展了發展空間,也給各方帶來更多平等參與的機會。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借助互聯網,更加便利地創業創新創富。
現在,在中國偏遠山區里的農民,他們的特色農產品也能夠在一兩天之內通過網購、快遞,迅速進入中國的大城市,價格是在當地銷售的若干倍。這個事例表明,如果我們充分地把這些機遇提供給所有人,只要他們有能力而且愿意創造,他們獲得的就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而且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融通發展,催生了更多的新領軍者。
發展中國家也可以更好地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這些正在變成現實。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讓更多的人、企業、國家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實現普惠的發展。
當今時代,推動包容性增長,必須堅定維護經濟全球化。因為經濟全球化極大促進了商品、資本、人員流動,使生產者有了更大的市場,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現在消費者可以從世界各地選擇自己想要的商品,如果沒有全球化,沒有開放,這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世界各國也都從中受益。
在全球化面前,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適應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不在于經濟全球化本身,因為全球化是給所有的人、所有國家提供機遇,但是如果準備不足,適應不夠,那么就可能發生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走路崴了腳,就怪地不平,不再往前走了。
而是應該更好適應和引導經濟全球化,維護多邊體制權威性和有效性,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同時改革和完善國際經貿規則,以保障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現在人們在討論“公平貿易”的問題。事實上,自由貿易作為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是貿易公平的前提,限制貿易自由就會帶來貿易的不公平,而公平貿易是自由貿易的應有之義,因為貿易不公平就無法持續,至于貿易中出現的問題和爭端,要考慮彼此國情,通過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平衡點,尤其是在國際多邊規則下,應一視同仁,不能將單邊規則強加于人,最終實現優勢互補、雙贏多贏。
推動包容性增長,離不開各國自身的努力。各國能否利用好機遇,加快經濟發展,解決好失業、收入差距拉大、貧困等問題,主要還是取決于自身的選擇和行動,這就需要在發展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國情來打造普惠發展的模式,來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來改革面向未來的教育和培訓,增強勞動者在產業變革中的適應性,以化解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同時加大對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讓發展惠及人人。
講到可持續發展就不能不提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中國將信守承諾,說到做到,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雖然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當中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但這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需要。
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是包容性增長的積極實踐者。近年來,在世界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中,中國經濟之所以能保持平穩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包容性不斷增強。我們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順應新一輪工業革命大趨勢,抓住全球化潮流不斷地擴大開發,在發展戰略上體現包容,在體制機制上保障包容,在政策舉措上促進包容,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包容性增長之路。當然,我們還在探索之中。
我們首先堅持把就業置于發展優先位置,因為就業是包容性增長的根本。沒有比較充分的就業,就談不上包容性增長,增加收入、創造社會財富就成為無本之木。中國有9億多勞動力,每年有1300萬左右大中專畢業生,還有大量農業富余勞動力需要向城鎮轉移。
所以我們把衡量經濟運行狀況的關鍵指標放在就業上,我們提出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我們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擴大就業,創造就業崗位,而且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個人穩定就業。
過去幾年中國城鎮每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這四年來新增城鎮就業5000多萬人,所以有與世界經濟論壇相關的國際權威機構,在進行多項經濟指標評估當中,把中國的就業表現列在世界各國的第一位。當然這可能也是因為中國的人口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們的確在就業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
對于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能夠保持比較充分的就業,這本身就是包容性增長的主要內容。就業的渠道要開辟,就業的崗位要增加,就必須擴大全社會創業創新的參與度,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是包容性增長的核心要義,也是當代中國創業創新的特征。
近年來,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厚植社會創業創新的沃土,取得的成效超出預期。中國的創業創新,是社會成員廣泛參與的,不僅有科研單位、企業推動的“雙創”,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參加進來,用中國話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自我們提出“雙創”以來,如果從2014年算起,每天新增市場主體4萬家,其中新登記企業1.4萬戶,也就是一年有500萬左右新登記企業。企業的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今年5月中國每天新登記企業更是達到1.8萬戶。我們打造開放共享的“雙創”平臺,各類創新主體攜手合作,線上線下良性互動,聚眾智、匯眾力,使創業創新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前些天,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頒布了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國已經列第22位,比2013年上升13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我們的創業創新,不僅讓幾乎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有條件去創造就業的崗位,去發揮自身的能動性,而且它讓人民普遍受益。我們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比如像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單車,都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方式,促進了其健康發展。這不僅創造了難以想象的就業崗位,而且便利了群眾生活,在去年城鎮新增就業中,新動能的貢獻率占70%左右。
“雙創”讓更多人改變自身命運有了機會,也拓寬了社會縱向流動渠道。中國的創業創新,還有力地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雙創”推動了新興產業迅速發展,使很多傳統產業煥發生機。我昨天參觀大連的一家80多年歷史的企業,他們發展大量的“雙創”平臺,已經使自己的產品85%以上實現定制化,面對及時變化的市場需求,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在這個柔性生產線上發揮他的才智。所以說,“雙創”也改造了傳統的動能。中國的創業創新,因其“眾”而成其快、成其勢、成其強,是實現包容性增長的有效途徑。
我們還不斷提升基本民生保障。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溫飽、住房、教育、醫療等基本民生問題很不容易。我們已經建立起了覆蓋全民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義務教育三張保障網。雖然水平不高,但是它覆蓋面很廣。我們還設法改善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著力實施農村脫貧攻堅、城鎮棚戶區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
過去30多年,中國有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目前我們還繼續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到2020年要使剩余的4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中國曾經有1億多人生活在城鎮棚戶區,過去8年我們改造了3000多萬套房屋,讓8千多萬居民住上了新樓房,這幾乎相當于一個較大國家的人口總量。中國包容性的增長就是要使人民生活地更好,更有尊嚴,使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活力。
我講這么多成績,并不掩蓋中國還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我們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是我們時刻記在心中的,我們還有貧困人口和很多低收入的人群,中國要實現現代化,要推進包容性增長,路依然很長。我們還要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可能很關心今年中國經濟的走勢。可以說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一季度經濟增長6.9%,尤其是結構和效益明顯改善,從我們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二季度保持了一季度繼續向好的態勢。1—5月,不僅傳統的發電量、貨運量、企業新訂單都明顯增加,反應新經濟的一些數據增長得更快,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利潤是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外匯儲備回升,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特別是就業使我們感到更加欣慰,因為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降到4.91%,處于多年來最低水平。近期,多家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上調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值,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不斷積聚,經濟再平衡穩步推進,這也反映出市場的預期。
中國經濟指標運行中有令人欣慰的方面,內在結構的變化更為可貴。這些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沒有采取“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也沒有沿襲過度依賴投資、消耗資源的傳統發展方式,而是通過改革創新,持續調整結構,使經濟增長從過去的過多依賴投資、出口拉動,轉向更多依靠消費拉動、服務業帶動和內需支撐。去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到64.6%,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1.6%,占了半壁江山;經常賬戶的差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下降到1.8%,內需已經成為響當當的頂梁柱。
這些重大轉變,凸顯了中國經濟結構和品質的改變與提升,也使經濟增長保持了更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而且給世界會帶來更多的機遇。從消費來看,中國每年不僅購買大量的國外消費品,去年進口了1.6萬億美元的產品,而且全年出國達到1.3億人次。
當前,中國經濟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對此我們有充分的準備。在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國外經濟形勢復雜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指標有短期小幅波動是難免的,但穩中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今年年初我在記者會上明確說過,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這是有根據的。我們從上半年的形勢看,完全可以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我們會仍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增強內生動力。
我們將全面深化改革,釋放更大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特別是要著力推進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業負擔。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提供便利服務,消除各類企業投資和發展的障礙。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全面清理各種涉企收費,在前幾年減稅降費2萬億元的基礎上,今年我們已經出臺了措施,再減輕企業負擔1萬億元,對此,我們會加大督察力度,使市場主體有減輕負擔的切實感受。中國的“一帶一路”的倡議立足于共商共建共享,也為世界各國和工商企業提供新的機遇,還可以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實現多贏。
我們將持續推進結構調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把“雙創”引向縱深,推動大中小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創客融通創新,培育新的產業集群,讓我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現在中國很多大企業,特別是巨型的企業,已經開辟了眾多的“雙創”空間、“雙創”平臺,培育了大量的創客,甚至在最高端的航天航空領域,企業通過云平臺,吸引數百萬創客參與企業的創新與發展。
我們還要繼續用市場化、法治化的辦法,推動鋼鐵、煤炭、煤電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消費至關重要。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擴大消費就可以拓展市場巨大的潛力,也就可以帶動更多的就業,我們將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不斷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消費熱點,壯大新興消費,這不僅能改善人民生活,也可以為經濟的包容性增長、持續發展增添動力。
我們將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新工業革命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制造業的市場準入,放寬外商多年來投資且十分關注的一些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推進和完善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在支持政策上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在企業登記環節上,我們正在一些地方試點,將全面推開不管是內資還是外資,一個窗口辦事并限時辦結,使外資在中國辦企業更加便利。
我們在積極推動工業制造2025,在一些科技創新政策,和符合WTO規則的扶持政策上,對所有在中國注冊的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我們也鼓勵外資企業在華利潤留在境內投資,你們可以耳聽六路、眼觀八方,可以進行多方面的比較,但是我相信長期在中國投資的企業,你們會感到這里是最佳的投資之地,你們已經融入了這里的經濟發展,而且有了很強的當地化的能力,如果把新增的利潤在中國進行再投資,一定會創造更加豐厚的利潤。當然我也向大家保證,所有外資企業的利潤只要在中國取得的,完全可以按照你們的意愿自由進出,不會有任何限制。
我們也支持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地區總部,引導外資投向中國的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因為那里的潛力很大。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日益開放,給世界各國會帶來更多機遇,將繼續是最富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歡迎各國工商界來華投資興業,和中國經濟共同成長。這也是共同推進世界經濟的包容性增長。
當然,有人認為中國可能還有一些風險,我們不否認。我們已經看到這些風險,中國不發展是最大的風險。我們始終在堅持推動發展,改善民生,的確,在金融領域還有一些風險,但我們有能力,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些領域的風險我們發現了,也會及時處置。目前看,風險是總體可控的。我們正在采取有效措施,把這些風險點逐步地化解。
對中國來說,我們會統籌兼顧,在推進經濟發展中化解各種風險。中國政府的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低,國民儲蓄率、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相對較高,我們有足夠的能力防范各類風險,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并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我希望,國內國外各類企業都對中國經濟有良好的明確的預期。我們在這里不是做宣傳,是用事實在說話,是向大家展示完全可以實現的前景。
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人常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更加包容的世界,必將是更加精彩的世界。我們愿同各國一道,致力于在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工業革命進程中實現包容性增長,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人類包容性增長的美好未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