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美國舊金山的高薪職位到中國深圳創業,加拿大人勞倫斯的選擇贏得了身邊許多朋友的支持。
“他們知道我要來中國后都十分羨慕,因為覺得中國擁有目前最令人浮想聯翩的市場。”勞倫斯說,“中國創業創新的氛圍很濃厚,你有無限可能去實現你想做的。”
事實上,越來越多海外“創客”和勞倫斯一樣選擇來到中國,吸引他們的正是中國總理所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去中國創業!》,注意到這一現象的英國《金融時報》網站以此為標題進行了報道。《經濟學人》雜志也稱:“山寨商走了,創新者來了!”報道以深圳為例指出,這里正吸引著全球試圖以新方式制造出新產品的各類企業家。發明和創新正把整個珠三角轉變成先進的制造業集群。
瑞典駐上海總領館商務官陳思宇表示,瑞典是“創新之國”,總人口1000萬就有2萬家左右初創公司。但近年來瑞典創業者紛紛來到中國,原因是在瑞典創業多數要靠自己發展,而在中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創業創新,加上各行各業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堪稱“創客天堂”。
“互聯網+”面向全球,老外在中國發現新機遇
“中國在大力推動‘互聯網+’,這本身就是面向全球的。”6月28日,李克強總理同出席2017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國際工商企業界代表對話交流時的這一表態,被視為向外商釋放的“強信號”。
中國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和消費升級早已讓越來越多外國人看到開展新事業的商機。而中國優越的“雙創”環境,正促使他們的創業夢想成真。
德國人艾伯通在中國創辦了贊那度公司,除了提供線上旅游預訂服務,還開設了線下VR體驗店,為旅行者帶來360度的虛擬旅游體驗。艾伯通稱,中國人很愿意“嘗鮮”,而美國、歐洲可能要過10年才會接受這些。
游戲與娛樂制作公司維塔士創始人蘭吉利認為,中國政府對創業者非常友好,“我們有機會把新技術帶進中國”。R2Games創始人賈瑞德稱:“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大膽地說,中國在這一塊走在美國人前面。對于做全球化互聯網公司來說,機會現在就在中國。它不會在其他的地方,只可能在這個地方發生。”
美國兩年而中國只需半年,硬件創業首選中國
《經濟學人》還發現,中國正在改寫另一條規則,即擁抱開放性創新。報道以深圳為例指出,中國的開放創新者并不遮遮掩掩,而是致力于為大眾提供解決方案。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政策支持與完備產業鏈融合而成的“雙創生態系統”,是其他許多國家難以比擬的。
柔宇科技有限公司所生產的世界上最薄的折疊式全彩觸摸屏,從早期研究到制成產品需要大量的“集成創新”和“創客”生態系統。公司創始人劉自鴻說,當他著手創辦柔宇時,就很清楚企業必須在深圳立足才可能成功。
硬件行業投資人、美國紀源資本(GGV)合伙人Jenny Lee稱,在深圳,硬件創業公司把一個概念做成產品只要半年的時間,而這在美國通常需要兩年。加拿大“創客”Revols在蒙特利爾嘗試開發經濟型定制耳機時,發現那里做事很慢,而且代價昂貴,而他把公司搬到深圳后,迅速做出了原型,目前產品已經投產。
“中國已然熾熱的創新步伐還在加快!”《經濟學人》表示。許多跨國公司都在中國開設了“觀察崗”,密切關注這里發生的最新趨勢。中國的深圳已成為智能制造的全球創新中心之一,受到各路“創客”的青睞。
科研成果能落地,科學家帶來“黑科技”
不少老外“創客”表示,在海外,許多“黑科技”僅僅是學術成果,而來到充滿可能性的中國創業,能讓其成為現實。
歐洲科學院院士烏思克爾特教授認為,中國政府和產業界正積極推動人工智能(AI)、大數據應用,來華創業是其研究成果落地的最好機會。這位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今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深知無限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京東、京東方等企業,在AI視覺識別、翻譯等領域幫助中國企業搭建創新生態體系。
韓國科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院長柳會峻也帶著整個團隊落戶東莞。其“黑科技”AI-AR智能眼鏡將在當地量產,能實現汽車、飛機等的遠程精密維修。工作人員只要戴上這種智能眼鏡,就能看到維修場景并遠程遙控維修,過程中還能看到眼鏡背后的AI對故障作出的分析。
《金融時報》網站在那篇呼吁到中國創業的文章中寫道,在中國成功創業的海外創業者,為有志創業的年輕人指出了一條新路。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我們的創業創新是開放的,要總結經驗,吸引更多國家的企業帶著資金來、帶著技術來、帶著人才來,在合作中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