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將提升至85%
我國是制造大國、互聯網應用大國和人口大國,推動制造業“雙創”,有利于發揮我國制造業門類齊全、獨立完整、規模龐大的優勢,是我國實現“換道超車”的重要戰略機遇,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工信部8月14日發布了《制造業“雙創”平臺培育三年行動計劃》。《計劃》提出,到2020年底,圍繞制造業“雙創”平臺要素匯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四個領域分別培育一批試點示范項目,重點行業骨干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普及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85%。
在細化指標方面,《行動計劃》從新生態、新模式、新動能、新環境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目標,具體包括:制造業“雙創”新生態基本形成、制造業“雙創”新模式廣泛普及、制造業“雙創”新動能快速成長、制造業“雙創”新環境日趨完善。
我國是制造大國、互聯網應用大國和人口大國,推動制造業“雙創”,有利于發揮我國制造業門類齊全、獨立完整、規模龐大的優勢,有利于發揮我國互聯網應用創新活躍、產業規模領先、人才資本聚集的優勢,有利于發揮“雙創”集眾智、匯眾力的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是協同推進“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雙創”的重要抓手,是我國實現“換道超車”的重要戰略機遇,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制造業是“雙創”的主戰場,大型制造企業是“雙創”的主力軍,平臺是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制造業“雙創”平臺已成為“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雙創”融合發展的焊接點。截至2017年6月底,我國制造業骨干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已達60.0%,大中小微企業融通發展、集群發展的制造業新生態正在形成。
“近年來,制造業平臺化、生態化發展趨勢明顯,產業競爭已從產品、品牌、技術等領域的競爭演變為平臺間的競爭。”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表示,要加快建設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式“雙創”平臺和面向中小企業的“雙創”服務平臺,充分發揮“雙創”集眾智、匯眾力的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發揮大企業的旗艦引領作用和中小企業創新活躍的特點,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新格局。
圍繞要素匯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四大關鍵環節,《行動計劃》提出了“雙創”平臺+要素匯聚行動、“雙創”平臺+能力開放行動、“雙創”平臺+模式創新行動、“雙創”平臺+區域合作行動等4大行動。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素匯聚是基礎,能力開放是核心,模式創新是重點,區域合作是落腳點。
其中,“雙創”平臺+要素匯聚行動的主要任務是,支持建設面向企業內部和產業鏈上下游的“雙創”要素匯聚平臺,促進面向生產制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協作。事實上,無論是建設面向制造企業內部的“雙創”平臺,還是面向社會的“雙創”平臺,都需要有效聚合技術、設備、人才、資本、市場等創業創新要素,形成一個在線化、共享化、市場化的“雙創”資源池。例如,海爾基于平臺整合了3600家創業創新孵化資源、1333家風險投資機構,創造了超過160萬個就業機會。
“區域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載體。”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在“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產業聚集區落地,建設一批行業特色鮮明、品牌影響力強、帶動作用顯著的制造業“雙創”示范區,形成制造業“雙創”平臺引領發展、地方政府積極參與、中小微企業快速成長的產業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