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政策再延長一年至2018年底。這可視為對新業態、新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的一次最新實踐。
對此,李克強總理說,跨境電商剛出現時各種聲音議論紛紛,但我們秉持包容審慎監管的理念,決定先“看一看”再規范。實踐證明,監管過渡期政策效果明顯,不僅形成了外貿增長新亮點,而且促進了行業健康發展。
秉持包容審慎監管理念,中國經濟贏得的遠不止是一城一池,而往往是一個產業的“風口”,乃至搶占和引領未來趨勢的有利格局。僅以跨境電商為例,2015年國務院決定設立杭州綜試區,2016年又批準在12個城市設立綜試區,并實施監管過渡期政策。這些重大政策利好,直接導致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走在世界前列。
在全球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這一關鍵過程中,世貿組織、G20以及相關自貿區談判均將跨境電商作為重要議題。中國的“搶跑一步”,直接奠定了我國在推動形成相關全球規則的議程中,處于極為有利的主導地位。
不僅是跨境電商,中國在推進“互聯網+”、設立眾創空間和雙創示范基地等領域一貫秉持包容審慎監管理念,使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紅利得以最大程度釋放。在全球新興產業爆發式發展的大背景下,世界的目光已更多關注中國創新戰略和政策安排所起的關鍵支撐作用。
所謂包容審慎監管,表面看,就是先看一看、先放一放、先讓市場多跑一跑,但這并非權宜之策。從長遠看,它是一種基礎性理念。這種理念意味著相信市場、鼓勵創新,同時更加重視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還有一層重要邏輯是,包容審慎監管促使各類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蓬勃興起,不僅為經濟發展培育了新動能,也為“保就業”提供了堅實支撐。這是因為新動能已成為新增就業最大的容納器。
這一點是李克強總理在此次常務會上重點強調的。他明確要求:“各部門都要樹立‘包容審慎’監管理念,為就業創造更大空間。”
當包容審慎監管培育出更多新增長點,創造出更多新就業崗位,其基礎性理念的重要性也就愈加凸顯。誠如總理在當天會上所說:“一個國家只有絕大多數人有就業、收入有來源,這個國家的人民生活才會更加富裕,國家實力才能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