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7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自治區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和十屆二次全會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守住發展、生態、民生底線,加快推動轉型升級,大力促進“五化”協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適度擴大總需求,強化創新驅動、投資拉動和項目帶動,全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慶祝自治區成立70周年,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6%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各項約束性指標。
這些預期目標,統籌考慮了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考慮了與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銜接,也考慮了各方面的支撐條件,是立足需要和可能、經過綜合權衡后確定的。這樣的安排,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于實現“四個高于”的目標,有利于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我們深知,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嚴峻、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實現這些目標并不容易,必須做好應對困難的充分準備。也要看到,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為我們創造了難得發展機遇;內蒙古有良好的發展優勢、發展基礎和發展潛力,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和十屆二次全會確定了清晰的發展思路,提出了催人奮進的發展目標和有力的發展舉措,必將凝聚和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全力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以滿足需求為最終目的,以提高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為根本途徑,推動五大任務取得實質性進展。
繼續化解過剩產能。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標準,堅決退出不合規、不達標產能。嚴格控制過剩行業新增產能,堅決防止已經化解的產能死灰復燃。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完成55萬噸鋼鐵、120萬噸煤炭產能的退出任務,并做好其他行業的去產能工作。
有序消化房地產庫存。堅持分類指導,因城因地施策,對庫存較多的地區,從嚴控制土地供應。把去庫存與城鎮化結合起來,完善農牧民進城購房支持政策。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22萬戶,貨幣化安置比例不低于60%。積極解決商業地產庫存問題。支持群眾改善性住房需求,抑制投機性購房,引導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扎實做好去杠桿工作。以降低企業負債為重點,支持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盤活存量資產,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優化企業債務結構,防范企業債券違約風險。加強政府債務管理,規范政府舉債行為。
著力降低企業成本。堅持標本兼治、遠近結合、綜合施策,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和融資、人工、物流、用地、用能、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導企業通過強化管理和創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統籌謀劃補短板。堅持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深入實施補短板重點工程,努力在基礎設施、脫貧攻堅、產業轉型、科技教育、生態環境等領域取得突破。
(二)積極擴大有效需求。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堅決守住發展底線。
實施精準有效投資。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萬億元以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完成工業投資7000億元。加快構建鐵路、公路、航空、水利、市政、能源、信息通信網絡體系,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000億元。鐵路建設規模4100公里,其中高鐵800公里。公路建設規模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0公里、一級公路3000公里,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開工建設呼和浩特新機場,建成4個旗縣通用機場。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全面改造城市老舊地下管網。加快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繼續推進列入國家計劃的重大水利項目、重點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建設中國北方大數據中心和“寬帶內蒙古”,用信息化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拓寬投融資渠道。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發揮產業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力爭新增貸款2200億元。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債券融資,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探索資源資本化、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的有效途徑。
擴大消費需求。穩定傳統消費,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實體商業創新轉型。以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為重點,擴大新興服務消費。大力推進品質消費、品牌消費,實施質量強區戰略和標準化三年行動計劃,以提高產品質量創造消費新需求。加快發展農村牧區電子商務,挖掘農村牧區消費潛力。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營造便利、放心的消費環境。
(三)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畜產品供給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優化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根據消費升級趨勢,調整農牧業結構,擴大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畜產品生產。在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發展玉米深加工產業。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建設高標準農田,改造中低產田,發展節水灌溉。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擴大青貯和優質牧草種植面積,推廣家庭牧場和規?;B殖方式。推進農牧業產業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提高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壯大龍頭企業,培育內蒙古特色品牌。加強農牧業科技創新,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和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把從農田牧場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
深化農村牧區產權制度改革。繼續開展土地草原確權工作,推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促進經營權有序流轉。積極培育和扶持農牧民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改革農村牧區土地征收制度,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做好“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深化農墾、供銷社改革。推行“河長制”,開展水流產權確權試點工作。
多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引導農牧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積極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牧業等新業態,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探索農村牧區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賦予農牧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利。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惠農惠牧補貼政策,提高農牧民政策性收入。
(四)推動工業邁向中高端。全面落實中央關于振興實體經濟的部署,堅持創新驅動,堅持調整存量和做優增量并舉,加快工業轉型升級。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鼓勵煤炭、電力、化工、冶金企業實施戰略重組,構建一體化競爭新優勢。進一步提高煤炭清潔利用水平,加快建設電力外送煤電基地。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延伸鋼鐵、有色金屬產業鏈,提高資源轉化率和產品附加值。積極推進“互聯網+制造”,煥發傳統裝備制造業活力。實施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鼓勵企業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
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完善支持政策,設立重點產業發展基金,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節能環保、高端裝備、生物科技、蒙中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高標準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推進稀土產業升級,培育國家重要的石墨(烯)新材料產業基地。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先進制造業,支持呼包鄂申報“中國制造2025”示范城市。建設蒙中藥生產加工基地,做強蒙中醫藥產業。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清潔能源、現代煤化工、有色金屬、高端裝備、農畜產品加工等重點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推廣體系。加強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創建呼包鄂自主創新示范區。增加科技創新投入,加大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的政府采購力度。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科研人員研發成果轉化收益比例,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營造全社會重視人才、關心人才的濃厚氛圍,把更多資源投向人才,做到才盡其用。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分享經濟。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培育創新文化,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熱情。
(五)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擴大內需、調整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戰略任務,打造經濟增長新的引擎。
發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實施“旅游+”戰略,形成全要素、全產業鏈旅游發展模式。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旅游業規劃、建設和管理全過程。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提升旅游品位和內涵。建立旅游投融資平臺和產業發展基金。加快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智慧旅游體系,提高旅游管理服務水平。實施專業化、精準化營銷,讓內蒙古旅游享譽國內外。
培育新型金融主體,引進區外金融機構,發展壯大地方金融,完善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加快發展普惠金融,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貸款難、農村牧區高利貸等問題。加快保險市場體系建設,提升保險業保障服務能力。做好防控金融風險工作,完善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支持金融機構依法處置不良貸款,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一批大型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和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完善旗縣、蘇木鄉鎮、嘎查村物流體系,積極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推進醫養結合,擴大服務供給;發展會展業,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和有影響力的會展品牌;發展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等體育產業,建設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發展科技咨詢、教育培訓、法律服務、家政服務等產業,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六)提高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堅持以城帶鄉,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優化布局,形成多極支撐的區域發展格局。
統籌城鄉發展。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全過程,強化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約束。提高城市設計水平,塑造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城市風貌。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街,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商業等服務設施,著力解決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垃圾圍城等“城市病”。改革城市管理體制,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強智慧城市建設。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措施,完善教育、醫療、社保、就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政策,促進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培育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牧區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牧區拓展。健全投入和管護機制,鞏固“十個全覆蓋”建設成果。以危房改造和改善農牧民人居環境為重點,建設美麗鄉村。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做好和林格爾國家級新區申報、規劃等工作,統籌基礎設施、產業發展、人口集聚、生態環保和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呼包鄂協同發展,建設中心城區1小時快速鐵路圈、2小時公路圈,推進基礎設施互聯、產業建設互補、生態環境共治、公共服務共享取得實質性進展。落實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強特色優勢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降低蒙東地區大工業用電價格,支持東部盟市加快發展。推進烏海及周邊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建設烏大張合作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勇氣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寬松便捷的準入環境、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嚴格執行清單制度,各類清單及時向社會公開,以清單管理推動簡政放權。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加快工商注冊多證合一,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全面清理各種證明和手續。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構建科學、合理、規范的公共資源配置長效機制。堅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消除隱性壁壘,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活力。依法加強產權保護,支持企業家安心創業。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擴大多邊交易和大用戶直供規模。改革財政預算管理制度,對常年安排、用途固化的支出進行清理規范。完善重點支出保障機制,擴大政府支出績效評價范圍,增強財政資金統籌能力。
全面提高開放水平。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開發開放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建設。辦好第二屆中蒙博覽會。落實國家鼓勵出口的各項政策,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支持企業在境外建設產業園區。提升與京津冀、東三省、沿海發達地區以及港澳地區的交流合作水平,抓好跨地區基礎設施和產業園區共建。全面深化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旅游、環保等領域的開放交流合作。
(八)建設綠色內蒙古。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守住生態底線,堅定不移走好綠色發展之路,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深入實施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和區域綠化等重點生態工程,完成營造林1400萬畝、種草3000萬畝。落實新一輪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完善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發展林、沙、草產業。加強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區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積極爭取設立國家草原、森林、沙漠、濕地、火山公園。保護水生態環境,推進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治理。實施大青山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承辦好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
鐵腕整治環境突出問題。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完成1000萬千瓦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加強工業園區、農牧業面源污染和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嚴禁在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建設和開發。以釘釘子精神,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高度重視環境公益訴訟。深入實施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實現自治區對盟市督察全覆蓋。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堅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確保飲用水水源地安全達標。建立項目環評與規劃環評聯動機制,加快排污權交易市場化改革。發揮環?;鹨龑ё饔?,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發展生態環保產業。繼續實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深化國有林區改革,完成國有林場改革,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積極培育生態文化,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九)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都不能安之若素”。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堅守民生底線,增加民生福祉,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打好脫貧攻堅戰。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因戶因人精準施策,通過扶持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教育扶貧、政策兜底等措施,確保20萬貧困人口脫貧、14個區貧旗縣、3個國貧旗縣摘帽。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幫助貧困地區改善發展條件。做好健康扶貧工作,免費為貧困人口進行健康體檢。各級政府要繼續加大脫貧攻堅投入,自治區本級設立扶貧產業基金,各項惠民政策和民生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嚴格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堅決防止虛假脫貧、數字脫貧。
抓好就業這個民生之本。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開展精準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做好軍轉干部和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逐步建立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和激勵機制,努力讓每個人都有干事創業、實現夢想的機會。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體系。擴大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覆蓋面,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
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落實國家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繼續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推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實行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提高財政補助標準。有效銜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制度,實現城鄉居民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統籌城鄉低保,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做好殘疾人、老齡、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工作,大力發展紅十字等慈善公益事業。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穩定增加教育投入,向基層、農村牧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傾斜,推動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繼續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解決農村牧區中小學“大通鋪”和教師周轉宿舍問題,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努力完成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繼續推進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提高繼續教育、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辦學水平。
推進健康內蒙古建設。堅持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做好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工作。以實現公平可及和群眾受益為目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全面實施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和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做好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推進自治區重點衛生項目和旗縣蒙中醫院建設。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大力發展體育事業,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實現旗縣全民健身中心全覆蓋。繼續做好足球改革發展試點工作。
加強平安內蒙古建設。牢固樹立安全紅線意識,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和信息化建設。強化“隱患就是事故”意識,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隱患。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法治體系、風險防控體系、教育培訓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提升安全生產水平。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強化食品藥品安全源頭治理和全程監管,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深入排查社會矛盾,有效化解信訪積案。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建設,加強雙擁共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十)全面繁榮文化藝術。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中國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凝聚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深入實施全民閱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支持民族音樂、舞蹈、曲藝、美術和戲曲等文藝事業發展,繁榮文學創作,豐富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實施重點公益文化項目,建設契丹遼博物館、內蒙古群眾藝術館,支持民間博物館建設。加強民族文化傳承保護,推進草原文化創新發展,做好重點文化遺產申遺工作,實施長城、古建筑、巖畫等文物保護工程。弘揚紅色文化,加強對自治區革命史、民族團結進步史的研究、宣傳,發揮好鄂爾多斯城川鎮等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作用,建設大青山抗日歷史展館、內蒙古革命歷史博物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業,承辦好第二十六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提高草原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講好“中國故事”“內蒙古故事”。
(十一)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時刻清醒認識“我是誰”,準確把握政府的權力界限、職責所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依法行政,不失職、不越權。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重視發揮智庫作用,深入開展政府協商。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
建設公開、誠信、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建設,各級政府要言必信、行必果,新官也要理舊賬。始終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發揚“馬上就辦”的精神、釘釘子的精神和“蒙古馬精神”,大力提高政府執行力和行政效率。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持續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我們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各級政府和政府公務員要大興學習之風,不斷提高能力素質,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思考問題、推動工作,建設學習型政府、創新型政府。
(十二)努力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各民族大團結是內蒙古的光榮傳統,是自治區各項事業發展進步的基石。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一步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認真實施《民族教育條例》,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振興民族醫藥,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進蒙古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辦好第九屆全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落實差別化支持政策,集中力量加快牧業旗、邊境旗市、“三少民族”自治旗、民族鄉和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發展。扎實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今年是自治區成立70周年。70年來,內蒙古各族兒女不忘初心、團結奮斗,譜寫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光輝篇章;70年來,內蒙古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一定要全面總結70年來民族團結進步的寶貴經驗,組織開展好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充分展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充分展示內蒙古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和各族人民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增強全區各族干部群眾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心協力建設我們的美麗家園。
各位代表,“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守望相助、團結奮斗、一往無前,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自治區成立70周年,譜寫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