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6%,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升,并創下今年5月份以來的新高。市場分析認為,該數據表明,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進一步好轉,有望給短期股市帶來利好。不過,小企業目前經營仍無明顯起色,經濟能否快速回升考驗A股市場。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中國PMI指數達到50.6%,連續兩個月站在枯榮線以上,為經濟形勢好轉增添信心。“11月PMI指數進一步好轉是在預料之中,也證明前期穩增長措施已經在發揮效應。”廣州某PE人士昨日告訴本報記者。
制造業增速繼續加快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目前大型企業表現良好,PMI指數達到51.4%,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位于50%的臨界點以上,延續了10月的回升走勢,且增幅有所加大,繼續成為拉動制造業經濟總體回升的動力。
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有3個指標上升,2個下降。其中,生產指數環比上升了0.4個百分點,達到52.5%。這意味著,制造業生產保持增長態勢,增速繼續加快。如汽車制造、紡織服裝服飾、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電氣機械器材制造等行業生產量連續增長,煙草制品業在季節性生產因素的作用下,生產量大幅回升。
新訂單指數升幅較大
新訂單指數上升幅度較大,達到51.2%,環比上漲0.8個百分點,并連續2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企業來自客戶的產品訂貨量有所增長,市場需求有所回暖。
“這個數據說明經濟增速快速下降的過程基本結束,基本面見底。”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目前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最壞時刻應該已經過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也指出,11月份PMI顯示了經濟運行企穩態勢進一步鞏固,呈現溫和回升基本走勢,可以基本確立制造業經濟回暖的態勢。
由于中國制造業PMI持續回升,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對短期經濟走勢保持一定的樂觀,預計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將增長8%,全年經濟增速將保持在7.8%。
本月可能有一次降準
劉利剛對本報記者表示,盡管不斷改善的經濟指標似乎降低了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但目前的大規模逆回購操作事實上對市場預期和市場利率產生了一定的“不穩定性”。此外,未來一個月仍有大規模的逆回購到期,同時季節性特征也顯示市場流動性在年底將較為緊張,加上目前的資本流入規模仍然較小,而通脹壓力較低,央行在采用有效手段來實施貨幣政策上也有較大的空間。
“整體來看,我們認為央行在年內降準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劉利剛表示。
對股市支撐力度不大
分析指出,目前股市成交量萎靡不振,投資者參與熱情不高。因此,11月份PMI數據將為資本市場提供支撐,但預計最終反彈空間不會太高。
建融投資認為,11月PMI指數表明前期政策刺激效果繼續顯現,經濟呈溫和擴張態勢,企穩回升之勢進一步鞏固。但分項指數顯示,購進價格指數本月出現大幅回落,雖然有助于緩解企業成本短期快速上漲造成的壓力,但也可能導致本來已經較為低迷的產成品價格再度下滑。另外,小企業目前經營仍無起色,其PMI指數11月份不升反降。
因此,在多數經濟學家看來,雖然整體經濟基本見底,但復蘇“仍在路上”,對股市刺激作用不會太大。楊德龍對本報記者分析指出,11月份PMI指數“對股市支撐作用不會太高。因為目前整個市場還處在一個下降的通道當中,要打破這個通道,需要更大的利好,來恢復市場信心。”楊德龍認為,市場信心的恢復,一方面需要政府出手“救市”,另一方面,需要經濟基本面出現快速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