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后,國內大宗商品連續下跌已經持續近三個月,深層原因在于中國經濟復蘇的前景并不明朗,實際企業生產需求則持續下滑。美爾雅期貨分析師王艷紅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復蘇目前處在弱復蘇階段,過高的庫存對大宗商品價格仍形成了較大壓力。
相比股市,大宗商品市場更能反映出當前經濟形勢,寬松的流動性并不能給予商品市場價格很好的支撐。
“超發貨幣遮掩金融危機”
“中國經濟的復蘇遠低于預期,處在一個弱復蘇的階段。”王艷紅認為,全球金融危機沒有完全結束,而是被 “各國政府以超發貨幣的行為遮掩了”。
從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來看,各類商品的價格和庫存都處在高位,但是實際生產行業對原材料的消耗情況卻在下滑,難以形成支撐。
事實上,從剛剛公布的4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和終值數據逆季節性回落也不難看出,國內經濟的增長乏力,復蘇緩慢。尤其是反映內外需狀況的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積壓訂單等分項指標均較上月明顯回落,而產成品庫存與采購量指數的雙降,表明訂單需求下降已使企業補庫存轉為去庫存。
“在高庫存的情況下,未來大宗商品的走勢還是可能繼續向下。”王艷紅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上的企穩主要 “有賴于經濟形勢及企業需求”,短期內很難完全改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能源、橡膠、有色等大宗商品品種看空情緒正濃。4月份能源市場全線飄綠,板塊月環比上升的商品品種為零,環比下降的商品19種,跌幅超過5%以上的4種,包括焦炭、煉焦煤、石腦油等。橡膠市場受成本走弱和供需矛盾突出的雙重制約,行情低迷,跌勢明顯;而有色市場可謂是剛剛度過了“黑色四月”,基本金屬價格創新低。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更是跌至2010年9月份以來的新低,僅4月15日當日,國內現貨黃金單日跌幅高達7.39%,白銀跌6.23%,終結了貴金屬牛市。
政策刺激落空?
市場行情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支撐,而眼下的情況正好印證這一說法。王艷紅認為,國內流動性比較寬松,按道理應該對大宗商品形成支撐。但是,大宗商品供需失衡,僅靠貨幣來刺激,效果很有限,持續的時間也很短。
“只有當供需相對平衡,市場流動性才會起到較大作用。以銅為例,庫存一直處于高位,未來跌勢已經非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的刺激有限。”王艷紅說,市場一直都希望政策刺激基建拉動內需,但是已經落空。即使在流動性寬松的環境下,大宗商品銅的走勢還是不樂觀。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4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數據顯示出,在去年第四季度增長加快后,中國制造業活動增速正回落至低位,缺乏根本性的動力。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近日發表言論認為,黃金等大宗商品仍將暴跌,原因則是外資的炒作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過度的流動性導致資金可能會流入資本賬戶沒有管制、實體經濟表現比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大量的資金流入會造成這些國家的貨幣升值,出口競爭力減小,實體經濟將受到影響。國際炒家就會開始唱空這些國家,大量拋售又將導致資金大量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