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投資者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合法途徑料于今年開啟。
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主席、國泰君安國際主席閻峰昨日在出席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午餐會時表示,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目前基本方案的討論接近完成,現正討論落實時間,相信年底前應該可以推出。
閻峰昨日向早報記者透露,首批QDII2額度或為500億美元,預計將于年底前落實。
所謂QDII2,就是QDII的個人版本。與合格的境外個人投資者(QFII2)同為個人投資者跨境投資股債的渠道。不同的是,QDII2為境內個人投資者投資境外資本市場,QFII2則反之。
試點區域:
料在全國推行
閻峰預計,圍繞“可測、可控、可承受”的考慮,QDII2將會實行封閉性運作,以避免成為海外洗錢和大量資金進出內地的通道;此外,QDII2將實行額度控制,以達到可控目的。
閻峰表示,QDII2將由央行牽頭,首批500億美元的額度,可能會使用尚未用完的QDII額度。結算方面,閻峰預計QDII2將通過外匯存款結算或先用人民幣認購再統一換匯。
對于首批QDII2可投資的境外地區,閻峰建議,所有與中國證監會簽過備忘錄的國家或地區都可以投,但希望第一步選擇投在香港市場,“因為做任何東西,香港市場對于中資券商而言,還是比較了解的,風險相對比較小,建議第一步在香港。”
閻峰否認此前QDII2會在國內個別地區試點的說法。閻峰表示,預計QDII2將在全國推行,“因為券商是全國性券商,再分試點地區不太可能。”
而此前,上海、北京、深圳、溫州、天津等地方相繼表示,期望能夠爭取到QDII2的試點區域資格,業內也猜測QDII2或將以逐步試點展開。
早報記者了解到,首批QDII2額度或先批給中資券商香港子公司,再由其配發給符合一定條件的境內投資者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通道技術上非常簡單,因為已經有國泰君安等券商通過B轉H業務開通了深市與香港市場聯通的通道,再完成滬市聯通即可。”
投資門檻:
初期50萬元較合適
此前業內預計,QDII2試點初期,個人投資者門檻或設立得較高,預計會在50萬元以上,等成熟后逐步降低。
對此,閻峰表示:“監管部門仍在討論個人資產要求。從券商角度判斷,試點初期個人賬戶資產50萬元以上,會比較合適。因為這些客戶會具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另外,他認為除了資金門檻外,對個人投資者的交易歷史和經驗也應設有一定門檻,“比如是否了解境外市場,在境內市場的投資長短等。”
一香港經紀商此前曾給出觀點認為,從目前已通過其他渠道投資于香港市場的境內個人投資者來看,“他們對正價股票、債券交易成熟度比較高,但對于一些衍生品種的參與度則不高。”
港交所數據顯示,雖然于香港上市的公司中約一半都是中資企業,占成交量的70%,但去年港股交易調查結果顯示內地投資者僅占9%。
此外,QFII2的準備工作也早已進行,但業內人士預期,QFII2的推出或晚于QDII2,“因QDII2的技術和方案成熟度更高。”
事實上,早在QDII2推出之前,一些國內投資者已通過“地下”投資境外資本市場。“我們早就通過其他渠道投資了香港股市和美國股市。”滬上一小型私募人士說道。
今年以來,恒生指數的漲幅為3.69%,更遑論道瓊斯工業指數17.17%的年度漲幅。“對我來講,現在這個階段投資A股的機會會更大。”上述私募人士稱,如果將來有更多的境內公司于香港上市,“IPO我會很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分流境內A股的IPO壓力,證監會積極鼓勵境內公司赴境外上市,而香港市場為最優化選擇。為此,證監會繼放松了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的財務門檻后,近一個月來,遼寧、江西、安徽紛紛鼓動轄內企業赴港上市,安徽省政府金融辦更是將“鼓勵企業赴境外上市”作為今年主要工作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