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終于開始放權了。國務院日前公布的取消和下放117項行政審批項目,屬于發改委的投資審批權有25項。媒體用了“堅冰撼動”的字眼。
這些年,雖然權力龐大有“小國務院”之稱,但國家發改委一直置身于機構改革之外。更為吊詭的是,它常常還牽頭機構改革。剛剛過去的
大部制改革,沒有觸及發改委什么事,其實一點都不意外。項目審批權是巨大權力,沒有人愿意主動放權。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黃文平今年在全國兩會上曾表示,有部分部門抱著權力不放,經過多輪清理,部門保留的都是最舍不得放、含金量最高的審批項目。審批項目是含金量最高的權力,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在國家層面,一個項目獲得通過,涉及的金額動輒就是數百上千億。
核心的問題是,審批項目涉及的金額再高,和這些發改委的高官有什么關系呢?企業家任志強很多年以前,曾經提出一種觀點。他認為政府官員拿的薪水很少,承擔的責任很大,因此是一種“勞役”。他是針對美國高官說的,但衡諸中國,似乎也適用。中國官員的表面薪水,比美國更低。在“勞役”的意義上,如果級別一定,收入不變,則權力越大,意味著“勞役”的強度越大。審查一個項目,要耗費巨大的精力,難道把這個權力分散或取消,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喝茶看報不是更好么?他們真的是“為人民服務”上癮?或者說,我們應該換個思路:審批權所提供的巨大尋租空間,讓我們的高官們誤入歧途,欲罷不能?
最近落馬的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就被指控利用職權為其妻、子所任董事的公司背書,試圖騙取銀行貸款。在落馬之前,他突擊核準了近50個能源項目。之所以如此,據說是因為在此之前他壓著很多項目不批,得罪了很多人,在自己搖搖欲墜的當口,他審批通過項目以防墻倒眾人推。
劉鐵男之前何以“壓著項目不批”?是他相對更堅持原則,還是胃口更大,一般的租金已經不能滿足他的索???你更愿意相信哪一種?
國家發改委本身已是一個巨大的利益淵藪。不知道它應該為北京成為“首堵”之城承擔多大責任??傊坏焦潙c日前后,外來的車輛在北京尤其多。我們平常說“跑部錢進”,如果算不上誣陷,那這個發改委該是大家最熱衷于跑的部委之一吧。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有經濟學家說,不改革發改委,大部制改革沒有意義。這話夠狠,也算一語中的。民間戲稱發改委“管天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道盡發改委在這個浮華世界的大包大攬地位。
據報道,2004年國家發改委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以及《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確立了國家發改委負責核準的項目多達80余項。2007年曾就后者提出調整計劃,但多年來一直沒有對外公布。2008年的上一輪機構改革中,國家發改委就曾提出要及時修訂調整投資核準目錄,但最新的目錄至今還未公布。這儼然是一部暗箱作業的歷史。堅冰的確難以打破。雖然在取消下放的117個項目中,涉及發改委的還不及四分之一,但它或許預示了一個開端,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干預經濟弊端日顯之際,簡政放權才會被提上日程。發改委的未來命運,很大程度上仍取決于決策者對市場經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