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外貿數據大幅低于市場預期,其中出口增速同比下滑3.1%,創三年半新低。“粗略計算,6月我們出口同比下降了30%,快扛不住了。”廣東一位LED外貿企業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訴苦。專家分析稱監管機構打擊虛假貿易、人民幣匯率的持續升值以及外部需求的疲軟是出口嚴重下滑的主要原因。
專家稱: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偏高是我國出口和產品競爭力下滑的根本原因
三大因素導致出口下滑
昨日,海關總署公布的6月進出口數據顯示,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215.1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下降2%。其中出口額為1743.2億美元,同比下降3.1%,此前市場的預期為增長3.7%。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增速為自2009年10月以來的新低。數據顯示,2009年10月我國出口增速同比下滑13.8%;進口同比下滑6.4%;進出口同比下滑10.7%。
對于6月出口同比增速出現三年半來最大下滑的原因,分析稱監管機構打擊虛假貿易、人民幣匯率的持續升值以及外部需求的疲軟是主要原因。
“相對疲弱的出口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國官方打擊‘熱錢流入’的影響,繼上月進出口數據出現崩盤后,本月貿易數據再度走弱,也揭開了中國貿易的真實狀況,這樣的一種貿易表現也意味著整體經濟的增長前景仍然面臨下行風險。”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指出。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高估是造成出口下降的根本原因。“從6月出口數據來看,貿易中存在的水分已經被擠出來了一部分,這么差也在預期之中。”魯政委指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偏高對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今年以來日元的貶值從而帶動韓元的貶值,使得我國的出口產品不具備競爭力,因為中日韓產業結構比較接近,比如在工程機械、家用汽車電器等方面的競爭就很激烈,而現在由于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導致低價優勢喪失。”
企業:只敢接短單
廣東一位LED外貿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訴苦說:“粗略計算,我們的出口金額同比下降了30%,快扛不住了。”多家外貿企業也表示6月份對歐美出口嚴重下滑。“目前人民幣升值只敢接2~3個月的短單,希望下半年有西方傳統節日消費刺激能多接點單。”上述企業負責人表示。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也表示,當前中國外貿面臨嚴峻挑戰,外部市場持續低迷抑制出口進一步擴大,中國第三季度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年初8%左右的外貿目標可能實現。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宏觀研究員陳鵠飛預計,整體看來,全球經濟整體仍將處于弱復蘇態勢,但經濟大幅惡化的可能性很小,外圍市場的恢復性回暖仍將助推下半年中國出口貿易平穩增長。因此今年進出口增速仍有望保持與經濟同步,或在8%左右。專家汪進也表示,“預計今年出口和進口綜合將增長8%左右。”
建議:
讓市場修正人民幣高估的情況
專家建議,目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經“高出了經濟能承受的范圍”,建議加快推進人民幣有效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漸進擴大人民幣有效匯率的波幅,讓市場修正人民幣高估的情況;同時為避免經濟硬著陸,仍有空間實施微調措施,比如降息25個基點。
有分析認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考慮了人工成本、關稅以及各種因素,如果未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繼續升值,下半年我國的出口依然面臨巨大壓力。
“人民幣匯率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命門,人民幣不應該繼續升值。建議加快推進人民幣有效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漸進擴大人民幣有效匯率的波幅,讓市場修正人民幣高估的情況。”魯政委指出。
此外,也有專家指出,目前在國內需求持續減弱和通脹仍溫和可控的情況下,這為出臺防止經濟硬著陸的微調措施留足了空間。專家屈宏斌預計:“未來仍可能繼續通過加大財政支出以及小幅降息(25個基點)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