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外貿進出口數據的意外回落,使得各界對今年外貿形勢的回暖期待蒙上一層陰影。昨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6月進出口數據出現17個月來“雙降”局面,其中出口增速更是創下44個月以來的新低。專家指出,內外需市場持續疲弱加之對香港貿易虛高水分被擠出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下半年外貿形勢仍面臨嚴峻挑戰,完成全年8%的預定目標難度陡增。
數據顯示,6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2%。其中出口下降3.1%,進口下降0.7%;均較5月出現下滑。此外,6月貿易順差271.3億美元,同比收窄14%。累計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扣除匯率因素后同比增長8.6%。其中出口增長10.4%,進口增長6.7%;貿易順差1079.5億美元,擴大58.5%。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表示,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呈現逐步回落態勢,二季度進出口增速明顯放緩,特別是五六月情況更不容樂觀,這主要由外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匯率、勞動力工資等出口成本在持續上升,貿易摩擦頻發且多樣化導致貿易環境惡化,國內工業生產放緩抑制了原材料的進口需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影響海關統計結果等因素綜合作用導致。
但在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看來,上半年的外貿數據可信度較低,不值得作為宏觀決策依據。“上半年中歐雙邊貿易下降3.1%,中美雙邊貿易增長5.6%,與東盟雙邊貿易增長12.2%,中日雙邊貿易下降9.3%,但內地與香港雙邊貿易增長40.2%。對香港的貿易數據嚴重造假,混在上半年海關數據里,使得今天公布的海關數據嚴重失真,關于進出口數量和增速都沒有可信度,不值得作為宏觀決策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從6月數據來看,對港貿易水分被擠出也使得外貿數據被“打回原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鵠飛分析,在前期外管局加大虛假貿易打壓力度后,內地對港貿易出現深度回調:內地對港單月出口經歷了3月出口同比增92%、4月同比增57%、5月同比增7.7%、6月同比則“斷崖式”下跌至-7%。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6月進出口跌幅遠超預期,擠水分后外貿慘狀更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高估之患??紤]到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幅與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和工業增加值反向,以及粵浙蘇三省本來最有活力最有能力轉型的地區現在卻面臨困境,匯率已成為制約整個中國經濟的“命門”。
針對下半年進出口形勢,鄭躍聲坦言仍然將面臨比較嚴峻的困難和挑戰。由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目前狀況持續,中國全年貿易增速很可能低于年初設定的8%目標,這也將是中國連續第二年未能完成貿易增速的目標。與此同時,疲弱的貿易也將對就業市場產生明顯負面影響。
“在當前經濟發展中,兩難或多難的情況普遍存在,克服這些困難需要企業、政府共同采取措施來努力。從出口來講,決定性因素還是國際市場上的需求,也有我們自身提高產品競爭力的問題。所以中國外貿特別是出口的發展根本的出路在于調結構、轉方式。”鄭躍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