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31日透露,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正在牽頭調研制定化解產能過剩的總體方案。
李毅中是在31日舉行的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作出上述表述的。他表示,當前,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和需求不足疊加,是加劇經濟下行的重要原因。抑制化解產能過剩是調整結構的一個重要工作,黨中央國務院做了工作部署,各地各行業都在落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正在牽頭調研制定化解產能過剩的總體方案。
李毅中指出,從調研情況看,產能嚴重過剩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總量型過剩,整個行業的生產能力已經絕對超過了市場需求和發展需要,比如鋼鐵、電解鋁和水泥行業;第二種是結構性過剩,中低端產品嚴重過剩,但高端產品還不夠,比如平板玻璃行業;第三種是成長性過剩,比如光伏產業。
對于產能過剩的原因,李毅中認為,首先是認識上不統一,一些地方不看全局,強調自己的局部,仍然堅持投入,投資沖動不減。其次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優勝劣汰機制扭曲,變成“優不勝劣不汰”,誘發盲目投資沖動。第三是一些地方存在著盲目的政績觀,仍然單純追求GDP。第四是政府政策實施監管不到位,導致大量低水平項目上馬,重復建設嚴重。第五是企業投資的沖動性和盲目性普遍存在。一些企業某個時期看到某個行業盈利很可觀,便跟風而上,短時間內就形成了大量產能。
李毅中表示,要按照尊重規律、分業實施、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原則綜合治理產能過剩。他提出,第一,要把住源頭,遏制新項目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當前最直接的是杜絕產能過剩的行業再新增產能;第二,加快整治存量過剩產能是化解當務之急;第三,經濟手段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治本之策,建議加快增收環保稅,對不符合標準的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增收消費稅,廢止不合理的稅費減免,弱化項目的投資沖動;第四,加強部門協調,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強化行業協會和企業的自律。
值得注意的是,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已成為今年中央政府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5月10日,發改委和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堅決遏制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通知》,明確把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7月25日,工信部公布首批涉及落后產能淘汰的企業名單,該名單涉及19個工業領域內共計1294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