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日舉行發布會,解析16日公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作為引領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突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主要任務和改革措施,并詳細闡釋了新型城鎮化“新”在何處,同時對于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三個1億人”問題,作出了具體工作部署。
――突出一條主線、四大任務、五項改革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是中央頒布實施的第一個城鎮化規劃,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兑巹潯吠怀隽艘粭l主線、四大任務、五項改革。
一條主線是指:緊緊圍繞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加快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四大任務包括: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五項改革具體為:統籌推進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資金保障、城鎮住房、生態環境保護等制度改革,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p>
――新型城鎮化“新”在六個方面
我國的城鎮化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積累了矛盾和問題。目前城鎮化發展正處于一個重要關口,質量不高、粗放擴張的老路已經走不通,必須走出一條新路,即“新型城鎮化”。社會各界都在關注“新型城鎮化”到底“新”在何處,此次出臺的《規劃》給出了答案。
“一新”:強調以人為本,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兑巹潯诽岢鲆y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實施差別化的落戶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通過實施居住證制度,使在城鎮就業居住但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能夠享受相應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兑巹潯肥状翁岢隽顺W∪丝诔擎偦屎蛻艏丝诔擎偦蕛蓚€指標,這是不同以往的很大進步。
“二新”:強調四化同步,深入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兑巹潯分赋?,工業化是發展的動力,農業現代化是發展的根基,信息化為發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城鎮化是一個載體和平臺。新四化相輔相成,融合互動,從而推動現代化建設進程。
“三新”:強調優化布局,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我國東部地區的城市群發展已經超越其承載力,需要調整優化、轉型升級。對此,《規劃》提出,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培育發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引領國土空間均衡發展,培育區域新的增長極?!兑巹潯愤€指出,要通過加強綜合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的連接,加強產業和公共資源布局的引導,適當疏散轉移特大城市的經濟功能和其他功能,增強城市群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集聚經濟、人口的能力,在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加快中小城市的發展,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
“四新”:強調生態文明,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規劃》要求,建設新型城鎮化要節約集約利用水、土地、能源等資源,強化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推進綠色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設,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管理模式,盡可能地減少對自然的干擾,盡可能地降低對環境的損害。
“五新”:強調文化傳承,彰顯城市特色和個性。按照《規劃》的精神,新型城鎮化要根據不同城市的自然歷史文化稟賦,體現差異性,倡導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舊城改造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注重在新城新區建設中注入傳統文化元素,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特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建設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時代特色鮮明的人文城市。
“六新”:強調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兑巹潯分赋?,未來要統籌推進人、地、錢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及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通過改革釋放城鎮化的發展潛力,為新型城鎮化注入活力和動力。
――就解決“三個一億人”問題作出部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新型城鎮化,今后一個時期要著重解決好“三個1億人”問題,即: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規劃》對于如何落實此項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
《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實現1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
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表示,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從現在的35.3%提高到45%。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憲平表示,預計到2020年,在城鎮常住人口中農民工及其家屬的總量會達到3億多。先解決1/3、1億人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人口落戶,主要是存量,這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對于“第二個1億人”問題,《規劃》把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作為一項長期任務,開辟專欄,制定了專項行動計劃,將有步驟地推進實施。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介紹說,到2012年底為止,各地共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1260萬套;2013年又改造了323萬套,2014年的計劃是470萬套以上。如此推算,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可以完成1500萬套的棚戶區改造任務。“我們計劃,成片的棚戶區改造到本屆政府任期結束時基本完成。”齊驥說。
關于城中村的改造,齊驥表示目前還沒有做詳細的計劃,但是有總體規劃,到2020年,至少還能改造1000萬套以上棚戶區和“城中村”。1260萬套、1500萬套、1000萬套,三個數字相加,將有3760萬個棚戶區和城中村的家庭脫離原來的居住環境,進入到現代住宅,這將能夠解決“第二個1億人”問題。
如何引導“第三個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規劃》明確,在“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中西部重點開發區域,培育若干新的城市群。
徐憲平認為,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戰略的深入實施,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條件明顯改善,承接產業轉移的步伐明顯加快,就業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城鎮化的發展還有較大的空間。培育若干新的城市群,將有條件、有能力吸納約1億人就地城鎮化。
目前農民工數量在中西部地區已經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去年東部地區農民工負增長0.2%、中部地區增長9.4%、西部地區增長3.3%。盡管中西部地區比東部地區工資收入少約10%,但是離家近、生活成本低的條件對農民工吸引力很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說:“哪個地方能吸引農民工,就能給新型城鎮化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