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4%的背景下,第二季度首個月度經濟數據昨日出爐。
4月23日,匯豐中國公布,4月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8.3%,較3月(環比)小幅回升0.3個百分點,雖然扭轉此前連續5個月的下跌勢頭,但今年以來匯豐PMI已經連續4個月處于萎縮區間。
制造業PMI是一個宏觀經濟先行指標,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于50%時,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低于50%,則反映制造業經濟收縮。區別于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每月1日發布的制造業PMI數據,匯豐中國制造業PMI也被稱為“民間PMI”,調查的樣本主要是中小企業。
由于4月匯豐制造業PMI并未出現明顯改善,市場普遍預期,繼擴大鐵路、棚戶區改造的融資支持,擴大小微企業稅收優惠范圍、定向降準等一系列政策后,小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有望陸續出臺。
新訂單指數明顯改善
細觀數據,在全部11個分項指標中,包括新訂單指數、產出指數在內的核心指標出現了較整體數據更大幅度的反彈,但在3月率先出現回暖的新出口訂單和就業等指標卻再度回落。
其中,從需求端看,包含內外需在內的4月制造業新訂單分項指數初值升至47.7%,自上月觸及的19個月低點46.5%處大幅回升。但反映外需變化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在3月回到榮枯線之后,4月再度走弱,僅錄得49.3%,較上月大幅回落2個百分點。
從生產端看,4月制造業產出指數為48.0%,較上月回升0.8個百分點,為兩個月新高。
此外,投入和產出價格指數雙雙在4月出現明顯反彈,分別錄得46.1%和47.0%,較上月大幅回升4.6個和5.3個百分點,顯示自3月中旬穩增長政策陸續出臺以來,國內上游價格所承受的下行壓力有所緩解。
雖然生產端出現復蘇跡象,但就業指數卻在4月回落0.8個百分點至48.6%,連續6個月低于榮枯線。
雖然數據企穩,但并沒有減緩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歷史數據顯示,通常4月是制造業活動強勁之時,2006-2013年,4月匯豐PMI環比平均上升約1個百分點,而昨日公布的數據僅小幅回升0.3個百分點,顯示制造業依舊疲軟。
更多微刺激措施或將出臺
在略顯疲軟的4月匯豐PMI公布后,外界把更多目光投放在后續微刺激措施上。
“國務院在一季度GDP數據公布后推出穩增長和就業的新舉措。盡管初期效應可能有限,但也暗示會在必要時實施更多措施。”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說,近期一系列微刺激政策的實施,有助于邊際上穩住增長避免加速下滑,但并不能阻止經濟下行的勢頭。未來仍有賴于財政政策加力穩增長、調結構。貨幣政策方面,雖然仍有進一步放松的空間,但最主要的方式仍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流動性管理工具,保持利率穩中有降,以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美銀美林則認為,4月匯豐PMI初值小幅上揚顯示經濟出現一些微小的改善,不過,這一增長還不足以支撐全年7.5%的增長目標,并預計中國政府出臺一些小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重點支持保障房、城市基礎建設以及中西部基礎建設等。
不過,國際投行中不乏悲觀者。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昨日表示,中國經濟的增長勢頭正在下行,房地產顯露出進一步疲弱的趨勢,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可能下降到7.1%的水平。而如果未來政府不放松政策,二季度或者三季度的經濟增速可能跌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