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匯豐集團總經理兼資本融資業務全球主管利子琛看來,現在是中國企業放眼海外、走向歐洲,考慮對外投資策略的大好時機。
利子琛近日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中國對外投資格局轉變,加之歐洲正處于經濟觸底反彈階段,現階段中國企業對歐洲投資將能獲得更高的價值。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中國境外直接投資累計超過6300億美元,已經成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進入2014年,中國買家的海外并購規模已超過290億美元,年初至今的并購規模已經創下有史以來最高水平。同時,中國對歐洲的并購交易總額也達到85億美元。
對此,匯豐銀行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把握中國投資浪潮:中國全球化對歐洲的影響》預計,中歐投資額增長將繼續加快,并最終趕上雙邊貿易額增速,而雙邊貿易額在過去十年增長了五倍。
事實上,人民幣升值和相對便宜的境外資產價格,對于中國企業的發展擴張具有極大的吸引力。2013年下半年,萬達集團、雙匯集團、綠地集團接連爆出出海收購,跨境投資并購金額都不小。
匯豐收購及合并業務全球主管弗洛里安·福茲認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所面臨的審批規則與環境正在逐步放松,中國企業在歐洲乃至世界范圍內投資的不確定性也在逐步減小,中國更為注重對外投資將是未來大勢所趨。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在過去五年間增長了三倍,但這只是中國海外投資增長的起點。”利子琛說。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廖宜建說,無論在歐洲還是美洲,中國企業的認可度正在逐步提高。海外企業通過被中國企業部分或全部收購,一方面獲得了來自中國企業的長期投資;另一方面也給自身增加了“中國元素”,與中國市場取得了一定聯系,公司估值往往會有一個較好的提升。
隨著中國境外投資額不斷刷新,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步伐逐漸加快,企業從收購資源到開始收購技術,“出海”企業也從大型央企進一步擴大到了民企。
匯豐報告認為,隨著中國的投資重心從第一產業轉向商品及服務,歐洲勢必成為日趨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中國企業目前已是歐洲汽車產業、公用事業及能源行業的重要投資者。
“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已經從原材料、自然資源、能源等行業,進一步擴大到消費品、零售業等。”利子琛認為,與過往經驗不同,目前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收購歐洲企業過程中,注重的不僅是技術、品牌和經銷網絡,更為注重的是對方企業管理層的能力和經驗。
在目前信息暢達的投資環境中,“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已不適用。利子琛表示,作為對中國較為了解的全球性金融機構,匯豐希望憑借自身優勢,為中國客戶提供有力支持,幫助其了解當地的法律、文化、監管環境,協助其拓展全球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