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是一個傳奇,1971年6月28日出生的他,至今已經一手打造了“Paypal”、“SpaceX”和“Tesla”。這樣一個天才最近正在北京,4月22日,馬斯克作為特斯拉的創始人兼CEO親自向中國6位車主交付了首批ModelS的電動汽車的鑰匙。
雖然沒有和蘋果的喬布斯一樣,幾乎把所有的iphone和ipad放到中國來制造,馬斯克還是提到了特斯拉的本地化生產,“可能在3到4年之內尋求本地化。”這項投資還在早期階段,但是為了解決中國特斯拉車主的充電問題,在中國投資超級充電站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純電動車,加上充電樁,超級充電站,這些都是中國作為一個保持中高速GDP增長的新興經濟體的新的投資增長點。如果大家都已經厭煩了傳統的投資拉動,厭煩了過剩產能,厭煩了高能耗低效率的增長,并且已經受夠了時不時遍布大半個中國的霧霾天,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正經是應該受到大家一致歡迎的。畢竟,這是一項環保投資。
純電動車本來就已經是夠環保的了,比起燒油的車,用電的車尾氣排放為零。可是馬斯克甚至想得更遠,他希望他的超級充電站里給特斯拉供應的電力也是環保的,零排放的。所以他有這樣的表態:“我認為對太陽能是有前景的。如果只有汽車是電動的,但其所用的電力還是靠煤炭,而不是來自可持續能源的話,這樣稱不上環保。因此,我們計劃在中國進行大量投資,主要用于充電站建設。”
馬斯克希望特斯拉充電站的電力來源不是煤炭發電的形式,“太陽能是我們追求可持續能源的最佳解決方案。”這樣的投資,當然要比單純采用煤電提供的電力,然后修建一個充電樁要大得多。這是一個更加靠譜的投資增長點,環保投資。
不僅是馬斯克的特斯拉,其實中國經濟都在尋求這樣的投資增長點,尤其是在傳統投資項目出現不可持續的低效率和增長下滑的時候,誰能替代原有的投資?替代能源當然是一個選項。這是環保投資,更是經濟增速出現下滑時能穩住增長的投資,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投資。
4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研究討論了能源發展中的相關戰略問題和重大項目。關于這條新聞,大致出現了兩種類型的新聞報道標題,一種類似于“李克強: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改善環境質量”,一種類似于“李克強:當前要開工一批重大能源項目”。
這樣兩種標題鮮明地反映了新的投資增長點的雙重性,用李克強總理的原話說,就是“這既是穩增長、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舉措,更是調整能源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有效抓手”。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之前又長期存在能源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要動起真格的來可以拿來當抓手的項目可不是一批兩批的問題。
比如,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重點項目建設,有序開工合理的水電項目,加強風能、太陽能發電基地和配套電力送出工程建設,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今年按規劃開工建設一批采用特高壓和常規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等等。
這上面都是具體的項目,今年馬上可以開工的是核電站建設和特高壓的“西電東送”。你認真想一想,其實這些項目一直都是儲備中的,本來就都已經有規劃和準備,現在只是適時放行而已,這個時機當然就是穩增長的當口。李克強總理之前一直強調的“有政策儲備”,并不一定是指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調整,環保政策和投資項目其實是更加自然和合適的儲備。
在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經濟體里,投資是不可被荒廢的,關鍵是看怎么樣的投資?環保投資,潛力巨大,這與美國和歐洲的情況一樣,而且我們的機會更大、更多。
其實不止核電站和特高壓,還有上面提到的新能源車,中國改變能源結構需要的投資還有更大的領域,比如“加大陸上、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促進頁巖氣、頁巖油、煤層氣、致密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單位節能工程等等”。
追求節能環保,的確對舊有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減速的作用,但是用在節能環保上的新投資是GDP的新增長點。國務院這次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所制定的目標,說遠了是環保,說近了就是增長。不管你怎么理解,反正一箭雙雕。
在上一期的《地平線》專欄中,我們提出的問題是“誰能代替房地產”?其中一解就是還在固定資產投資上做文章,因為除了房地產投資和工業投資,還有很多基礎投資可做,尤其是在中國的中西部基礎設施薄弱的地方。
仔細想一想,能源投資,西電東送,大把的投資機會其實都在中西部,誰都知道,中國的能源分布結構,能源生產在中西部,能源消耗在東部。這樣就產生了兩種機會,加大西部的基礎設施投資,一個是加大能源投資,再把生產出來的能源往東部送;還有一個就是加大工業投資,直接把工業生產從東部轉移到西部來。
無論哪一條路,投資的需求都是可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