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然勾勒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棋局,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沿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干線,推進梯度發展。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以海陸重點口岸為支點,形成與沿海連接的西南中南、東北、西北等經濟支撐帶。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實施差別化經濟政策,推動產業轉移,發展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
4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重慶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其中,涉及區域經濟發展方面,會議提出,要繼續支持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抓緊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業內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長江經濟帶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長江黃金水道將再次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然勾勒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棋局,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沿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干線,推進梯度發展。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以海陸重點口岸為支點,形成與沿海連接的西南中南、東北、西北等經濟支撐帶。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實施差別化經濟政策,推動產業轉移,發展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
從沿海起步先行、溯內河向縱深腹地梯度發展,是世界經濟史上一個重要規律,也是許多發達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共同經歷。長江橫貫東中西,連接東部沿海和廣袤的內陸,依托黃金水道打造新的經濟帶,有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潛力。
李克強總理在座談會上強調,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中西部具有經濟發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建設長江經濟帶,就是要構建沿海與中西部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新棋局,通過改革開放和實施一批重大工程,讓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經濟區三個“板塊”的產業和基礎設施連接起來、要素流動起來、市場統一起來,促進產業有序轉移銜接、優化升級和新型城鎮集聚發展,形成直接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約6億人的強大發展新動力。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11個省市,打通西部、中部和東部,將中國經濟發展最發達的地區和較為貧困的地區串聯起來。
與此同時,在東西雙向開放戰略之下,長江經濟帶與依托亞歐大陸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相聯接,構建了沿海、沿江、沿邊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長江經濟帶被認為是僅次于“沿海經濟帶”的中國經濟增長“第二極”。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國家實施沿海開發開放戰略后,向內陸地區推進建設經濟帶的重要一步,其戰略意義重大而深遠。”
長江經濟帶建設不僅可以驅動區域經濟發展,從整個國家發展層面來看,這項戰略部署對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也具有重要意義。
此時,決策層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就是要把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帶作為推動發展的戰略支撐,發揮長江流域的地理優勢,使這條“黃金水道”成為中國經濟穩增長的新支撐和新動力。
伴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的起步,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將由目前的“沿海一豎”轉變為“T”型結構;在提升東部沿海發展質量的同時,內陸開發開放再次全面提速。
有專家預測,未來15年,長江經濟帶在經濟增長速度將超過全國經濟的平均增速,到2020年前后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總量將達到全國的50%。中國區域發展的新棋局已經徐徐展開,而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將成為這盤棋局中一步精彩的“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