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英企業而言,300億美元的商業大單,將意味著雙方的投資合作邁向一個新的里程。
300億美元商業大單
拉動中英企業合作
總額超過300億美元的商業大單讓中英企業的投資合作拉開了一個新的序幕。
據悉,這些商業大單包括:英國石油公司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簽署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金額達120億英鎊;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將在倫敦設立歐洲總部,并將計劃投資15億英鎊;MAPEnvironmen-tal公司與ZNShineSolar簽署合資協議,收購、開發、建造和管理價值4億英鎊的英國太陽能光伏基礎設施;以王朝生物為首的英國商業聯盟與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企業簽署研究項目合作協議;中國金融服務集團歐擎集團將在倫敦開設其首家海外運營機構,并將對英國和歐洲中小企業投資1.5億英鎊。
這些含金量高的商業訂單為中英雙方企業帶來了更深入的合作機會。此次訪英期間,李克強指出,中方鼓勵中方企業參與英有關項目建設,希望英方繼續提供支持與便利,而卡梅倫則表示歡迎更多中國企業赴英投資。
事實上,近年來,中英企業雙向投資發展迅速,而中國企業在英國的投資,更可用“井噴”來形容。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過去18個月,中方對英投資超過前30年總和。
截至2013年底,已有500家中國企業落戶英國。
中英企業
雙向投資不斷擴大
事實上,此次商業協議所涉及的領域,早已有中國企業的投資身影。
近年來,亞洲首富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一再擴張,版圖已囊括了地產、電訊、基建、能源,甚至是零售業等多個領域。顯示了中國企業對英國的投資熱情。
民生銀行內部人士向《中國企業報》記者介紹,民生銀行希望加強中英兩國金融合作,并與英國優秀銀行在資本層面上展開戰略合作。
萬達集團企業文化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投資英國一是有助于中國品牌的豪華酒店打入全球市場,二是倫敦地產市場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在投資英國的中國企業中,吉利公司頗具代表性。近年來,吉利在英國投資不斷增加。2013年2月,吉利以1104萬英鎊收購英國錳銅控股的100%倫敦出租車的業務與核心資產,并于當年9月份全面恢復生產。
6月17日,吉利集團辦公室工作人員史龍瓏向《中國企業報》記者介紹稱,自吉利收購以來,倫敦出租車公司考文垂工廠生產設施得到了大幅改善,新增了66個工作崗位,并在質量管理方面取得了多項提升。
知名體育品牌匹克體育也是一直深耕英國。匹克體育公關總監劉飛翔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已經與多家英國的優質經銷商建立了密切聯系,無論從品牌知名度還是質量方面正在贏得英國消費者的認可。”
而對于英國企業而言,中國市場也具有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英國聯合食品集團、葛蘭素史克、英國石油公司、阿斯利康藥業等公司均在華進行著投資合作。截至2013年底,英國在華累計投資184億美元。
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英期間,中國銀行與捷豹路虎集團雙方代表在英國倫敦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而早在2013年7月,捷豹路虎就與奇瑞共投入109億元建立合資公司,包括制造基地、研發中心和發動機工廠。
《中國企業報》記者注意到,同一天,捷豹路虎計劃在華投產一家發動機工廠。
2005年時捷豹路虎在華銷量僅占其全球銷量的1%,但2013年這一數據已攀升至20%。
法律文化方面仍存障礙
中英企業雙向投資發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亟待打破的瓶頸。
和君創業總裁李肅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西方發達國家人力成本和社會福利成本都很高,工會都很強勢,尤其涉及并購時,勞資問題很難談攏。因此中國企業必須熟悉當地法律和文化。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中國企業投資英國,一方面,存在語言溝通交流方面的障礙,兩國政治體制、法律法規的差異等,均構成一定的障礙與潛在的風險;另一方面,我國企業投資英國,在英國設立工廠、招聘工人等,是否能夠得到社區居民的認同,企業文化管理等也是挑戰,同時中英兩國的外貿政策等也需要考慮。”
而對于在中國投資的英國跨國公司,相關的問題同樣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中英貿易協會的企業顧問近日稱,中國對很多英國的小企業來說太復雜了,語言不通、文化和法規制度相異。此外,在許多英國中小企業看來,除了中英文化鴻溝需要克服,中國還存在較弱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等,這些都需要盡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