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接近尾聲,澳大利亞正式決定簽署諒解備忘錄,申請以創始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此時,距亞投行接收新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的截止日僅剩兩天,其意向創始成員國已達42個。
時間回溯到5個月前。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的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于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也許當時沒有人想到,最終與他們在一起的小伙伴能增加一倍。
那時,亞投行作為第一個由新興市場國家主導創立的多邊開發銀行,在以美國為代表的現有多邊開發機構主導者看來,是不成熟的,是難成氣候的。
但亞投行沒有止步于美日的阻撓。21國簽署協議1個月后,印度尼西亞成為亞投行的第22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中國駐印尼大使謝鋒評價此舉“意義重大”。致力于推動亞洲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的亞投行,迎來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具有極強的信號意義。
果不其然,2014年的最后一天,中國財政部公布消息,馬爾代夫成為亞投行第23個意向創始成員國。然后,新西蘭、塔吉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約旦……眼看著亞投行的朋友圈迅速滲透到了中東,歐洲媒體的風向開始從反對轉向支持。
節骨眼上,美國再次發聲,規勸英法等國“三思而后行”。但歐洲弟兄們想的很清楚,進入中國的朋友圈沒有壞處。3月12日,英國率先表態,隨后法、德、意加盟。G7國家有4個倒戈,帶動了更多的歐洲小兄弟們,盧森堡、瑞士先后宣布加入。此后,歐洲議會議長馬丁·舒爾茨宣布支持更多歐盟成員加入亞投行。
美國媒體和學界也開始批駁奧巴馬政府對亞投行的態度,奧巴馬的態度隨后轉向。3月23日,奧巴馬提出希望亞投行與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而亞投行故事的高潮才剛開始。博鰲亞洲論壇的會場上,申請加入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不斷刷新紀錄。3月26日至28日,土耳其、韓國、奧地利、荷蘭、巴西、格魯吉亞、丹麥、俄羅斯先后決定加入亞投行,整個世界幾乎為之沸騰,直到被認為是受美國影響最大而左右搖擺的澳大利亞的加入——世界前十大經濟體中,只有美國和日本沒有來了。
他們會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