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7日,2015中國冶金礦產品國際會議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會議傳出信息,全國礦山產能利用率約60%。與會代表認為,合作共贏有利于鋼鐵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利群表示,1月~2月份,我國鐵礦石產量為1.76億噸,同比下降5.8%。目前,全國礦山產能利用率約為60%,其中東北地區約為40%。2015年,全球鐵礦石市場仍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總體預計今年上半年鐵礦石價格仍將在低位徘徊。盡管鐵礦石等大宗原材料價格持續下降、鋼企降成本力度不斷加大,但鋼鐵行業效益情況仍十分嚴峻。
鋼鐵產業鏈上各方,都不是此輪鐵礦石價格下跌的真正受益者。王利群建議,大家應積極尋求合作共贏的關系。一是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包括稅收、環保、融資和反對不正當競爭等。二是不論市場進入上行或下行通道,供需雙方都要堅持長期、穩定的合作共贏關系。三是互聯網時代給鋼鐵產業鏈帶來巨大變革,金融衍生品覆蓋鋼鐵產業鏈,鋼鐵企業應主動利用好,要看到它“雙刃劍”的作用,關注其在市場波動時的雙向助推作用。對于實體產業來說,要關注礦價相對穩定的走勢。面對大量信息,要理性、客觀地分析自己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提高市場競爭力。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主席團專家楊家聲分析,國內礦開發利用成本高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資源稟賦差;二是產業集中度低,抗風險能力弱;三是稅費負擔重。同時應該看到,國內擁有一批基礎比較好的礦山企業,鐵精粉的完全成本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楊家聲認為,國內礦在布局上,應擴大遼寧西部和長江中下游,特別是鞍本、攀西、云南、寧蕪廬樅地區的產能;在結構上,整合關閉10萬噸以下露天礦、6萬噸以下地下礦,重點加快大型鐵礦項目建設;在發展上,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礦業集團,目標是大中型礦山企業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50%。同時,礦山企業要積極探索利用金融工具。
會上,來自國內礦山企業的代表建議,政府對國外品質較差的鐵礦石實施限制進口措施。行業人士認為,近幾年一些品位較低、品質較差的進口鐵礦在我國境內進行精選,污染了環境,如果將進口鐵礦石的門檻限制在63%品位以上,對保護我國環境將起到良好作用。國內鐵礦石行業組織相關人員正在為此準備材料上報有關部門,為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