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10點,西安海關轄區的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以區域通關一體化模式申報,自韓國經青島口岸進口的54套半導體配套設備消音器順利通關,標志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試運行啟動。應急協調中心通過視頻連線區域審單中心、青島海關碼頭作業區和西安海關通關現場,對該票貨物通關全過程進行演示。
同日,10個海關關長在青島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合作協議》,以構建區域通關監管一體化管理格局,提升把關服務整體效能。10個海關將以互信合作、遵循法治、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為原則,重點從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服務絲路經濟新發展、深化執法協作和互助、進一步強化外部合作、深化友好共建合作等方面加強合作。
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海關分別是青島、濟南、鄭州、太原、西安、銀川、蘭州、西寧、烏魯木齊和拉薩10個海關,涉及9個省、自治區。
“通關一體化就是要使十關如一關。”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青島海關關長臧玉健表示,一體化改革最本質變化是從根本上打破地域限制和關區的行政界線,形成海關通關全流程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和運作模式,簡化海關手續、降低物流成本,形成“多地通關,如同一關”的通關一體化格局。
通關一體化后,區域內企業無論在沿線10個海關的哪個現場辦理業務手續,都享受同樣待遇和標準。企業在任一海關辦理注冊、備案、核銷等手續,完成的商品預審價、預歸類、原產地預確定等海關專業認定,辦理的稅款保函、電子支付擔保等,在10個海關均互認通用。據測算,此項改革可為轄區內企業降低通關成本20%至30%。
太原海關關長吳海平介紹說,這項改革實施后,將打通山西企業貫穿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通關“高速路”,帶動山西在更高水平上的高層次對外開放,促進與沿線其他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
作為一家區域內綜合物流公司,海程邦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關務中心總經理翟明說,公司將以一體化改革為契機,依托青島港,發揮其東北亞航運中心優勢,架起至中亞、西亞及歐洲的國際物流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