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策正在“快馬加鞭”的進行中。
25日,以各地已公布的項目為基礎,發改委2公布了全國1043個PPP項目,總投資達1.97萬億,涵蓋水利設施、市政設施、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等多個領域。所有項目都明確表示了項目所在地、行業、建設內容及規模、政府參與方式、擬采用的PPP模式、責任人及聯系方式等信息,政府對PPP投資項目的推動可見一斑。
先是在2014年12月4日,財政部與發改委共同發布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113號文”)和《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分別從政策層面和實際操作上對PPP項目予以指導。
2015年1月19日財政部進一步規范PPP項目的合同。同日,發改委公布了關于《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公開征求對PPP項目的意見。
然后,4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
5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關于妥善解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問題的意見》。5月13日召開的最新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又針對交通、環保、醫療、養老等領域推廣PPP進行了詳細部署。
5月22日,《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42號,簡稱“42號文”)正式出爐,這是首次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發文來推廣PPP模式。
此外,財政部半個月內連續發文明確在水污染防治領域以及收費公路領域推進PPP模式,同時還成立了PPP工作領導小組。
還有,為有效解決PPP項目缺乏期限匹配、成本適用的金融支持問題,發改委聯合國家開發銀行下發通知,提出由國家開發銀行對PPP項目提供利率優惠,最長可達30年貸款期限等的差異化信貸政策。
國家“牟足了勁”推進PPP,地方政府也頻頻加碼PPP項目,爭趕“公私合作”大踏步前進的列車。
5月12日,河北省舉行PPP項目推介會,推出首批32個重點項目,涉及城市軌道交通、機場、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領域,估算投資總額達1330億元。
3月,重慶宣布今年繼續推進13個PPP項目,涉及高速公路、軌道交通、鐵路、公共設施、港口物流、土地整治等六大領域,累計投資將達1300億元。
黑龍江奮斗水庫、安徽江巷水庫、福建上白石水庫、廣東韓江高陂水利樞紐、貴州馬嶺水利樞紐等12個地區項目也被國家財政部、水利部、發改委定為作為國家層面聯系試點,將通過2年左右的時間,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事實上從去年底出臺“113號文”開始,國家就一直在力推PPP項目,但真正效果怎么樣?
萬億項目簽約率僅1-2成 只有政府積極性高?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各地推出的PPP項目中簽約率相當低,國家試點的PPP項目簽約數,更是屈指可數,簽約率僅有10%左右。
公開消息顯示,財政部去年12月4日公布的30個PPP示范項目,截至2月底,2個項目簽約,均為污水處理項目:即池州市的污水處理項目、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二期項目。據悉,兩個項目引入的社會資本方分別為深圳水務和中信水務,前者是地方國企,后者是央企。但后一個項目是財政部示范名單發布前就已經簽約的,即國家試點的PPP項目真正簽約的,有且只有一個。
而地方上也不樂觀。如湖南、四川是PPP項目推進較為強力的省份,但四川在去年12月的推介會上曾推介264個PPP項目,投資額2534億元,簽約率僅10%左右。
對此,經濟參考報采訪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時得到的解釋是,“政府推PPP項目的確需要一個過程。”金永祥分析認為,一個完整的PPP項目,需要花費的時間一般為一年,最快的也要半年。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近日透露,“PPP項目如何實施和運營,只有充分評估以后,社會資本才會真正下定決心和政府合作,這需要一定時間。”據其介紹,一個PPP項目從開始立項到準備,需要6個月或者一年的時間。
南京卓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健則表示,PPP項目去年下半年才開始推,實際上很多企業在今年才開始運作,“我們公司參與的項目,只有青海的一個污水處理項目將在本月簽約”。
而且,目前全國范圍內的PPP都處于探索實施階段,沒有標準示范性的項目。
還需劃清政府和市場界限 42號文直擊痛點
對于地方推動PPP出現“剃頭挑子一頭熱”,只有各級政府熱情高,社會資本很冷靜的現象,廣州越秀金控副總經理亮瑜認為,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政府和市場界限不清,和法律環境的欠缺。因為一旦政府失信違約,將對投資人的融資成本、項目收益帶來嚴重影響,并且PPP項目的投資周期大多跨越一任官員任期,沒有法律的規范,社會對政府政策“朝令夕改”的擔憂仍在。
正如金永祥表示,PPP項目的時間跨度長、投資大,如果調價機制不明確,幾乎沒有社會資本敢在PPP項目上投入,因此社會資本最關注的不是政策,而是項目的回報率。
不過42號文的出臺或許會消除社會資本的顧慮。
5月22日國務院出臺“42號文”,專家解釋,“42號文”最大亮點在于強調政府和社會資本是平等的地位,強調政府履約,這對想參與PPP項目的企業而言非常重要,以前這方面問題頗多也是社會資本不敢介入PPP項目的一大顧慮所在。
第一財經日報援引濟邦咨詢總經理張燎觀點稱,國內PPP推廣難的普遍問題之一就是政府方契約精神不足,社會資本遇到政府方違約無處講理,救濟成本非常高。如果政府高高在上,對PPP合同理解和解釋隨心所欲,PPP是不會成功的。另外一大問題就是PPP項目公開性不足,透明度不高。
而“重諾履約和公開透明兩條原則實在是直擊目前推行PPP模式的痛點,中央政策制定者顯然已經注意到了此前PPP推廣運用中遇到的上述難題。”張燎稱。
按照金永祥的預計,“1043個項目不會都落地,不會集中落地,會在未來一兩年內逐步落地,有助于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