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今年最重要的主題投資之一,圍繞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概念股在收獲巨額漲幅的同時,相關公司“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那么,哪些行業最具走出去的潛力,這些行業中的佼佼者又是哪些公司?弄清楚這些,將為投資者后續的投資行為提供有益幫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深入的調研整理,發現高鐵、衛星及光伏發電這三大行業,或將成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中“走出去”后最有競爭力的一環,進而有可能成為A股接下來最重要的投資機會之一。
“一帶一路”涉及高鐵2.6萬公里
資料顯示,我國的高鐵行業經歷了“引進技術—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跨越式發展。截至目前,高鐵已經成為我國在全球競爭中的一張“王牌”。
與此同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訪中,多次積極推銷中國的高鐵技術,鼓勵對方在高鐵領域與中方合作,為我國高鐵出口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這里面就包括了中國與巴西合作的“兩洋鐵路”及與俄羅斯合作的歐亞高鐵等。
借助中國領導人在國際上的大力推廣,“中國高鐵”這一品牌在世界上的認知度正在逐步提升,而憑借著我國高鐵技術的強大實力和豐富的運營經驗,中國未來還有望參與墨西哥、委內瑞拉、俄羅斯、柬埔寨等國家的高鐵建設。
相關統計顯示,目前已經跟中國有戰略合作協議或潛在合作意向的高鐵計劃累計達3.47萬公里,占全球高鐵建設計劃規模的37.2%。其中,我國政府主導的“一帶一路”涉及高鐵建設規模達到2.63萬公里,占全球高鐵建設計劃規模的28.3%,占中國有望參與海外高鐵總里程的76%,項目主要集中在俄羅斯、泰國、柬埔寨及東南亞地區。
有業內人士指出,伴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高鐵“出海”將在政策、資金及資源上得到全面保障,相關項目有望加速推進,高鐵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基建設施,將實現快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了《關于調整鐵路建設項目審批程序的通知》,對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國務院批準的區域、專項規劃明確規劃建設的鐵路項目,不再審批項目建議書,而是改為直接審批可行性研究報告。這一審批程序的簡化,無疑進一步掃清了高鐵行業發展的障礙。
此外,近期的種種跡象也表明,高鐵“出海”在加速。4月22日,中國與印尼簽訂約60億美元的高鐵大單。4月29日,據路透社報道,中國最大的兩家鐵路車輛制造商正在與加拿大龐巴迪公司(Bombardier)討論控股后者鐵路部門的可能性。5月8日,在中國和俄羅斯的聯合聲明中,中俄兩國簽署了32項合作項目,涉及金額達250億美元。其中,莫斯科到喀山的高鐵修建協議將投資197億美元。相關受益公司包括中國鐵建、中國中鐵、鼎漢技術、世紀瑞爾等。
2015年成北斗全球覆蓋元年
與高鐵“出海”相媲美的是衛星產業,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中被寄予厚望的一個重要產業。據《中國經營報》4月底報道,為了保障“一帶一路”通信衛星信號無障礙,國內相關企業和政府機構已經對“一帶一路”的衛星發射進行了規劃和研究,未來三到五年內,將發射多顆通信衛星。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通信信號也將逐步實現覆蓋,從而在通信領域為“一帶一路”鋪平道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伴隨著我國航天產業的飛速發展,近年來我國與其他國家在航天方面的合作越來越多。目前我國已先后向委內瑞拉、尼日利亞等國出口了通信衛星,其中包括向委內瑞拉出口遙感衛星,與法國合作研制中法海洋衛星等。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間衛星領域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整個產業鏈也將進入快速發展期,相關配套產業受益明顯。
近期,衛星產業“出海”更是頻有實質性突破。5月8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力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伊戈爾科馬羅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代表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了《中國北斗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值得注意的是,該聯合聲明是北斗系統與全球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簽署的首個系統間兼容與互操作政府文件,也是北斗系統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標志。
有券商研報指出,在通過“一帶一路”推廣普及北斗系統的過程中,俄羅斯成為我國首個合作國家。通過兼容格洛納斯系統,中國拿到了寶貴的天基資源,隨后有望展開大規模的地面系統建設。
國元證券也指出,2015年是北斗從覆蓋亞太走向覆蓋全球的第一年,計劃發射衛星5顆。新組網周期的開啟將帶來中長期投資價值。隨著衛星產業鏈國際化步伐加快,建議投資者關注衛星制造與應用龍頭中國衛星和衛星大數據應用企業歐比特。
光伏巨頭挺進印度
除高鐵和衛星外,光伏發電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走出去”產業。
5月14日,在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牽頭下,上海電氣、東方電氣、金風科技、英利集團等中國企業組團赴哈薩克斯坦,推介中國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力。期間,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公司還簽署了《開發清潔能源合作諒解備忘錄》。
有業內人士認為,“一帶一路”瞄準了能源基礎建設,風電與太陽能有望接力,跟隨“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其中,光伏發電尤為被業內看好。《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積極參與有關國家太陽能光伏項目的投資和建設,帶動光伏發電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
而印度總理莫迪在訪華期間,也與中國光伏企業家進行了交流,包括海潤光伏董事長楊懷進、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和特變電工董事長張新等。有資料顯示,印度規劃到2022年,光伏裝機量達到100GW,但目前印度的裝機量僅約為3GW,增長空間可謂十分巨大。目前海潤光伏準備在印度投資2.14億美元的項目,特變電工總投資額已經達到1.45億美元。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印度政府高度重視光伏行業在印度本土的發展,2015年新增裝機量將在1.5GW~2GW。為實現目標,2016~2022年,印度(光伏)市場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這必將需要優秀的中國企業參與。
有業內人士表示,相關投資標的可以關注與蘋果公司在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展開合作的中環股份。此外,隆基股份為了更好地拓展海內外單晶市場,引領單晶技術路線發展,公司擬進一步延長產業鏈,逐步進入太陽能單晶硅組件領域并開展相關業務。與此同時,陽光電源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光伏電站、能源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信息安全等領域廣泛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