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等人撰寫的《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年中更新)》10日發布。與去年12月的預測相比,年中預測報告對CPI預測的調整幅度最大,從2.2%調至1.4%,GDP調整幅度較小,從7.1%調至7.0%,估計下半年環比GDP增速會比上半年略有回升。馬駿估計,CPI同比漲幅有望從今年上半年的1.3%左右上升至下半年1.5%左右。
《預測》中分析,石油價格下跌是造成近期CPI和PPI漲幅下降的重要原因。綜合考慮石油價格和食品價格最新走勢、產出缺口等因素,本次報告將CPI漲幅預測下調0.8個百分點的同時,將PPI同比降幅預測由0.4%調整為4.2%。
馬駿說,下調全年CPI漲幅預測的主要原因有,去年底和今年年初國際油價繼續大幅下降,國內外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而且PPI下降將進一步傳導到CPI。PPI同比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經過一定時滯后會導致CPI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馬駿在去年底的預測中曾提到,通脹面臨的下行風險包括增長低于預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等因素。
不過,馬駿認為物價將在下半年出現回升。他分析道,3月以來,國際油價開始企穩回升。模型顯示,按照目前油價走勢,我國下半年通脹率將比上半年有所回升,從而將緩解通縮風險。降息降準政策及積極財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將在一定時滯之后對CPI產生提升作用;下半年厄爾尼諾現象有可能加大全球和中國出現干旱和水災的概率,影響農產品供給。
馬駿對下半年經濟增速保持樂觀的原因,包括發達經濟體開始復蘇、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態勢、結構性政策的穩增長作用等等。
預測報告指出,已出臺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會經過一段時滯后發揮積極作用。從二季度開始,美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都顯示出復蘇勢頭,支持出口回升。同時,國內房地產價格從4月份開始止跌回升,商品房銷售增速降幅開始收窄。據估算,房地產銷售經過2至3個季度后將傳導到房地產投資。因此,估計下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減速的勢頭將得到緩解。
本次預測報告對穩增長政策發揮作用的時滯進行了定量分析。結果表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調整對實體經濟的正面作用將在6至9個月后達到峰值。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速的影響將在第九個月達到峰值,在第五個月即可達到峰值的60%。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速的影響稍小,但從沖擊發生到影響峰值的時間更短,僅需5個月。據此判斷,今年上半年出臺的各種穩增長宏觀調控措施,將會在下半年產生積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