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10.1%;前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4%,環比回落0.6個百分點。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帶來數據解讀。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繼5月9號公布了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也就是CPI和PPI之后,國家統計局今天中午又公布了一系列數據,其中,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1%,比4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1%。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1.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
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比4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對此,國家統計局表示,盡管近兩個月工業生產增速連續小幅回升,但工業產品的國內外市場需求仍然偏弱,工業生產回升的基礎仍不牢固,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對于5月份工業增長的情況,在5月的CPI和PPI仍然低位運行,反映出需求增長仍然低迷之后,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對數據進行解讀。
姚景源:一方面,中國工業增加值連續兩個月出現回升,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工業增加值下行趨勢趨于平緩,這一點很重要,所以它告訴我們硬著陸是不可能的。另外一方面,回升基礎不穩定,6.1%仍然不高,今年整個國民經濟計劃同比增長7%,如果經濟增到7%,一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應當是在8%,起碼應當是在7%以上,顯然現在穩增長,特別是保持工業有平穩較好增長是我們一項重要任務。
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萬419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1%,似乎比上個月的10%略好一點,但是結合之前公布的CPI和PPI,需求低迷是不是仍然是不爭的事實。
姚景源:中國,我們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國內消費,我們有13億人,13億消費對經濟是一個了不得的拉動力,但是在消費上有兩個問題要解決,一個物價總水平過高,諸多的產品物價都是高于國際市場。另外,國內市場上,假冒偽劣甚至有毒有害等食品安全問題,影響我們的消費。我們還應該更大幅度采取降稅措施,要努力的使國內商品價格總水平能夠適度回落,另外還要推動消費升級和形成新消費熱點。想讓國內消費能夠更大的進展,我們還是要向總理提出今年是兩個確保,要確保國民經濟平穩增長,還要確保居民的就業與收入能夠持續增加,這是擴大消費的基礎。
投資方面,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7萬124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
姚景源: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馬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我們要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拉動的關鍵作用。投資分三大塊,一塊是基礎設施投資,一塊是工業投資,還有一塊是房地產。房地產同比投資規模是在回落,5月份房地產銷售開始有負轉正,開始趨于平穩。工業現在面臨著產能過剩,需求不足,PPI,就是出廠價格還在往下掉,工業投資的話顯然受到影響。基礎設施投資非常重要,比如鐵路投資、公路投資,大江大河的治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及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下一步穩增長還是要發揮好投資的關鍵的作用。
下半年總體形勢肯定會好于上半年,無論是外部世界經濟形勢,還是我們內部從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采取的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轉方式政策措施,到下半年效用在逐步煥發,所以下半年還是平穩回升狀態。
從CPI和PPI數據一出來,就有分析說,考慮到目前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依舊居高不下,央行在月內再次降準的概率很大。但是也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確實有下行的壓力,但是解決方法應該專注于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不是進一步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今年以來,央行已經進行了兩次降息和兩次降準。
姚景源:解決我們中國經濟深層次矛盾問題,還得靠轉方式、調結構。但是轉方式調結構需要個過程,不是那么快就能夠解決問題,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還是要采取一個關鍵的做法,降準、降息、釋放貨幣來得快,能夠緩解整個下行壓力,把經濟增長穩住了,能回過手來加大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力度。降準降息釋放貨幣,一定要研究保證釋放貨幣能夠主要流到實體經濟里去,這一點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