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相關金融機構等多位官員處獲悉,自《國務院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公布以來,多個部委正通過制定規劃、修改管理辦法、舉辦高端論壇、赴境外考察、金融支持等多項舉措共同發力,力促中國產能與裝備制造走出去。
發改委:制定《國際產能合作規劃》
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副司長王建軍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該委正在研究制定《國際產能合作規劃》,規劃將根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結合“一帶一路”、雙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非“三網一化”等,進一步明確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區域、國家和主要方向。
在制定規劃的同時,王建軍稱,發改委正在督促其他相關部委、機構和地方政府抓緊制定相關的配套落實措施,爭取在近期陸續出臺這些措施。
據王建軍介紹,發改委已經推動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埃及、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印尼、拉美等重點國家在產能與裝備制造合作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商務部:修訂實施《境外投資管理辦法》
商務部對外投資與合作司綜合處處長李洪偉表示,商務部主要從簡政放權和便利化上推動國際產能與裝備制造合作。其中最主要的是修訂并實施《境外投資管理辦法》,確立了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管理模式,釋放了企業境外投資的活力。
此外,商務部正在加強對企業境外投資的國別和行業指引,落實政府間的保障協議,并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區、投資合作、投資保護、避免雙重征稅等協議。
李洪偉稱,商務部將通過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優惠貸款、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等手段,重點支持先進制造業和優質行業的對外投資合作,重點支持實施一批鐵路、公路、核電等重大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境外經貿合作建設。
據李洪偉介紹,中國目前已在境外投資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今年前5月,中國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同比增長10%,裝備制造類境外投資同比增長了61.5%。
外交部:內辦藍廳論壇,外出頻繁考察
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副司長劉勁松向則表示,外交部近期舉行了一系列與國際產能合作有關的活動。
4月底,外交部聯合河北省以“互利共贏的國際產能合作·聚焦河北”為主題舉辦了“藍廳論壇”,外交部部長王毅和河北省省長張慶偉以“國際產能合作”為主旨發布演講,為數日后公布的《國務院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預熱。
劉勁松稱,外交部相關司的負責人目前正頻繁地前往有關國家考察產能合作項目、舉辦國際研討會和國內的座談會,中國的駐外大使和總領事也進一步加大了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展產能合作的力度,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及時提供國別情況、有關國家合作意向和合作項目等有效信息。
金融機構:亞投行近日有望正式簽署協議
中國的政策性銀行和開發性金融機構將通過銀團貸款、出口信貸、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加大對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融資支持力度。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稱,中國的金融機構除了上述支持措施外,即將設立的亞投行也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曹紅輝稱,亞投行目前正在就銀行的章程進行緊密的磋商,近期各國有望簽署正式協議,正式啟動亞投行的設立工作。亞投行在今年年底前將開始運作,在明年有望就一些產能合作項目進行實質性的評估和分析。
工信部:落實《中國制造2025》關鍵之招
工信部剛剛公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裝備”一詞出現73次,可謂貫穿全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月15日在工信部更是坦言:《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應該是主打“中國裝備”。
李克強稱,“中國裝備”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占有率,高鐵、核電等裝備正在進入國際市場,而以“中國裝備”升級,來樹立“中國制造”新優勢,將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之招。
“‘中國裝備’升級的突破口,就是推動裝備‘走出去’。這不僅能讓我們在國際市場實現‘三贏’,更能倒逼國內產業的全面升級,打造‘中國制造’新優勢。”李克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