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屢受詬病的“紅頂中介”來說,徹底摘帽子的時候到了。當前,必須果斷地切斷行業協會商會的利益鏈條和身份依附,讓它們在市場搏擊中強身健體。但脫鉤不是政府對行業協會商會一脫了之、放任不管,而是要加強綜合監管,建立起新型合作關系——
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去行政化,這次是動真格了。7月8日,中辦國辦發布了《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厘清行政機關與行業協會商會的職能邊界,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
“行業協會商會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推動其與行政機關脫鉤,對于創新行業協會商會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理順市場、企業與政府之間關系,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與深遠歷史意義。”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徹底脫鉤迫在眉睫
行業協會商會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綜合水平的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業協會商會一直保持著較好的發展態勢。
據統計,目前我國共有各類行業協會商會7萬多個,其中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有700多個,基本形成了覆蓋國民經濟各個門類、各個層次的行業協會商會體系。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孫鳳儀博士表示,行業協會商會在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服務企業發展、促進行業自律、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他同時指出,許多行業協會商會由權威行政資源轉化而來或由政府主辦,自主性、自治性與自律性不足,作為市場治理機制和經濟利益聚合機制的作用并未能充分發揮。
集中表現在,行業協會商會往往是行政主管部門權力的延伸,代表性不強,覆蓋面較窄,難以真正代表和維護行業和企業的利益。就其自身而言,結構不合理、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也十分突出。
“有的行業已經萎縮,協會仍然存在;有的行業發展迅速,產業已然細化,卻難以成立相應的協會。”浙江省工商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上述情況在長三角地區較為普遍,《總體方案》的出臺或將改變這一狀況。
路線圖時間表明確
“《總體方案》明確勾勒出了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的路線圖與時間表。”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所所長楊宜勇表示,要想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必須在機構、職能、資產、人員和黨建等方面做到“五脫鉤、五規范”。
按照《總體方案》,在機構脫鉤上,取消行政機關與行業協會商會的主辦、主管、聯系和掛靠關系,行業協會商會依法直接登記和獨立運行,行政機關由業務主管轉變為綜合監管,規范行政委托和監管關系。
在職能脫鉤上,行業協會商會由承擔一定行政職能轉變為依規承接政府委托或移交事項,規范職責分工關系。此舉不僅促使行業協會商會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促進系統性、綜合性的社會建設,而且可以促使政府轉向“有限”政府,強化其社會服務職能。
此外,在資產脫鉤上,行業協會商會辦公用房、財務管理獨立,財政資金由直接撥款逐步向政府購買服務轉變,規范財產關系。在人員脫鉤上,由行政機關管理轉變為用人獨立和社會化管理,負責人由行政機關批準任命轉變為按章程自主產生,規范用人關系。在黨建、外事等事項脫鉤上,規定脫鉤后仍要加強黨的領導。
“從根本上切斷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之間的利益鏈條,剝離它們之間的身份依附,重構了行業協會商會發展的激勵機制、動力機制和信息機制,為其面向市場自主發展、做大做強鋪平了道路。”孫鳳儀說。
試點先行穩妥推進
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社會關注度高,打贏這場硬仗,既要統一思想、周密部署,更要攻堅克難、科學推進,以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為此,《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要堅持試點先行,條件成熟后再全面推開。據悉,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始第一批試點,2016年總結經驗、擴大試點,2017年在更大范圍試點,通過試點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后全面推開。
對于各省(區、市)開展本地區脫鉤試點工作,將首先選擇幾個省一級協會開展試點,在2016年底前完成第一批試點和評估。
為確保脫鉤工作順利實施,《總體方案》還提出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落實價格稅收政策、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此外,《經濟日報》記者從全國人大獲悉,《行業協會商會法》已列入立法工作規劃,起草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